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众人惊愕抬头,只见音虹边缘浮现模糊人影,一袭白衣,赤足凌虚,眉目依稀可辨??竟是苏璃!
柳芸失声:“她不是早已魂散静音岭?为何还能显形?”
阿笙却猛地冲上前,对着虚空连连挥手,眼中满是震惊与悲痛。
他无法说话,只能用手势比划:这不是真正的苏璃,而是她临死前最后一段执念所化的“声骸”
,被如今庞大的共鸣网络意外激活,借由众生意志之力短暂具现。
那身影轻轻摇头,唇未启而声自达人心:“我非归来,亦非复仇。
我只是想让你们听见,那些从未被记录的声音。”
话音落下,整片天空骤然变幻。
无数光影自音虹中倾泻而下,化作一幕幕无声影像:贞元年间,乐官们被拖入地牢,割舌封喉,鲜血染红乐谱;静音岭上,三百七十二名老兵跪拜祭坛,高歌《送行调》直至气绝;江南村落,母亲抱着夭折婴儿,在坟前低声哼唱无人知晓的哀歌;边关戍卒深夜独坐城楼,对着风雪呢喃家书内容……
每一幅画面都附带一段微弱至几乎不可闻的原声,唯有阿笙能完整捕捉。
他一边听,一边流泪,颤抖着用芦苇笛逐段复现。
当最后一段声音响起??是一个小女孩躲在床底,听着外面父母被官兵带走的哭喊,她咬住手掌不敢出声,只在心中默念:“我会记住这个声音,总有一天……我要把它唱出来。”
阿笙猛然跪地,笛声戛然而止。
柳芸立即下令:“启动‘记忆回溯’程序!
将今日所有接收到的声骸信息,全部导入《醒音录》增补卷,命名为《未闻集》!
同时向全国发布诏令:鼓励民众讲述家族秘史、祖辈遗言、个人隐痛??无论多微小,只要愿意开口,传声盟必录其声,存其名,纳其情于地脉!”
此令一出,天下震动。
起初只是零星响应,而后如江河决堤。
有人翻出祖传残谱,唱出已被遗忘百年的战地号子;有老妪在村口石磨旁,讲述丈夫当年如何为保护乐师而死于乱箭之下;更有年轻学子联名上书,要求重审贞元音狱案,为历代冤魂正名。
一年之内,《未闻集》收录声音档案逾十万条,涵盖三百二十七种方言、六十八个民族古调、四十五类濒危口述传统。
归藏学堂为此特设“沉默研究司”
,专事挖掘历史夹缝中的失语者之声。
而最令人震撼的发现,来自西北荒漠。
一支勘探队在古丝绸之路遗址下掘出一座地下密室,内藏三百具干尸,排列成环形,每人手中握一支骨哨。
经检测,这些骨哨均由人类指骨制成,表面刻有微型符文,与《共鸣诀》残篇高度吻合。
更惊人的是,当阿笙手持芦苇笛靠近主位一具女性尸骸时,那具尸体竟微微抬头,空洞的眼窝中泛起幽蓝微光。
随即,整个密室的骨哨同时发声,奏出一段凄厉悲壮的旋律??正是《破喉曲》的原始版本,比现存任何记载都要完整。
柳芸对照文献后骇然发现:这支队伍并非叛党,而是贞元年间秘密组建的“守音卫”
,职责是以自身生命为代价,将被朝廷禁毁的正统乐律封存于地底,代代相传,直至后人觉醒。
他们最终选择了集体殉道,以血肉之躯构成最后一道声障,阻止暴政彻底抹除文明之根。
消息传开,举国肃然。
皇帝下令罢朝三日,亲率文武百官赴静音岭致祭。
阿笙作为唯一能与“守音卫”
遗音沟通之人,站上祭台中央,吹响芦苇笛,将三百哨音融合为一曲《守者》,献予亡灵。
那一夜,静音岭积雪融化,山体裂开一条新缝,从中涌出温泉水流,水质清澈甘甜,饮之者皆称耳聪目明。
民间传言:此乃“天听民意”
之兆。
自此之后,大梁风气为之一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