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后方,聂星寒面色冷峻,手中铁胎弓接连嗡鸣,一支支夺命铁箭飞射而出,每一箭必取一人性命,箭无虚发。
然而涌上城墙的死士越来越多,如同潮水般源源不绝,洛青云纵有万夫不当之勇,此刻也渐感力竭,铠甲上已添数道裂口,鲜血缓缓渗出。
“将军,快撤!”
洛青云嘶声大吼,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
他与聂星寒二人,是趁着方才杨铁匠与梁桂章交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冒险从城外攀援而上,此刻城外大军仍被重重围困,退路已然断绝。
夜雨如注,檐角铁马叮咚作响。
沈知意的骨灰尚未入土,京都却已连降七日冷雨,仿佛天地也在垂泪。
观音阁前那口铜炉余烬未冷,灰中竟有一片玉简未焚尽,上刻细若蚊足的字迹:“声脉不绝,人魂不灭;若有来世,愿为一音。”
柳芸拾起残简,指尖微颤,终将其藏于袖中。
三年后,春雷初动。
阿笙已十九岁,身形挺拔如竹,虽仍不能言语,但双耳能辨百里之外落叶之音。
他每日清晨必至民音堂外井边静坐,听水波自地下音脉传来震动。
那一日,井面忽现涟漪,非因风起,亦非人扰,而是自深处涌出一段旋律??正是《同行》的变调,节奏缓慢,似有迟疑,又似在等待什么。
他立刻奔往归藏学堂,将此事告知柳芸。
柳芸正在整理《醒音录》副本,闻言猛然抬头:“你确定是《同行》,不是回声残留?”
阿笙点头,取出随身芦苇笛,吹奏出那段频率。
笛音甫落,室内悬挂的十二枚陶管竟齐齐震颤,其中一根更是发出清越长鸣,与阿笙所奏完全契合。
“这不是巧合。”
柳芸低声说,“这是回应。”
她当即召集传声盟七十二镇使节代表,宣布重启“音契巡礼”
??一项由沈知意生前拟定、未曾实施的计划:以十二镇音武营为核心,沿大梁境内九大主干音脉铺设共鸣阵列,用百姓日常歌声激活地底沉眠的声核网络,重建覆盖全国的“活祭之声”
系统。
工程浩大,历时九月。
从北疆雪原到南海渔村,从西域驼道到东海盐田,凡有人烟处皆设音坛。
每座音坛中央立一方黑岩碑,碑心嵌入微型声核,可自动采集方圆十里内所有自然人声,并通过地下晶络传导至中枢。
而这一切的核心枢纽,就建在雾瘴林深处那块“活碑”
之下。
竣工当日,恰逢冬至。
正午时分,阳光破云而出,直射林中祭台。
阿笙立于碑前,双手捧起芦苇笛,缓缓吹响第一声。
刹那间,万籁俱寂。
紧接着,自北方静音岭传来低沉嗡鸣,如同大地苏醒的呼吸;西方沙洲陶埙群应和而起,十二律轮转不息;南方漓江水底浮出古老石磬,自行击响三记;东方海浪拍岸,潮音竟成五音阶律动……四极之声,遥相呼应。
最终,所有声波汇聚于雾瘴林上空,在银白色音虹下交织成一首前所未有的交响??既非庙堂雅乐,也非民间小调,而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存在,像是千万人同时开口,却又浑然一体,宛如天地本身在吟唱。
百姓跪伏于各地音坛之前,老者流泪,孩童安睡,病者顿觉胸中郁结消散。
就连宫中那位年逾九旬的老皇帝,也在梦中听见亡妻哼着幼时摇篮曲,醒来后含笑而终。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盛世永驻之时,异象再生。
音虹持续了整整七日不散,第八日凌晨,忽然从中裂开一道缝隙,一道清冷女声自天际落下:
“你们唤醒了声音,却忘了谁曾为之沉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