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街头巷尾不再忌讳谈论往事,学校开设“倾听课”
,教导孩童如何认真聆听他人话语;监狱推行“忏悔之声”
计划,囚犯须录制一段真心悔过之言,方可减刑;甚至连宫廷争斗也悄然改变??大臣谏言不再依赖奏折,而是当庭吟诵自创俚曲,以情感打动君心。
十年过去,阿笙已成为传声盟首席音使,行走四方,不乘车马,唯携芦苇笛一支,足迹遍及千山万水。
他依旧沉默,但他的笛声已能代替千万人说话。
某年秋,他独自回到起音村。
老槐树仍在,树下多了两座并肩石像:一人为凌川,手持陶笛;一人为沈知意,怀抱骨笛。
村童常在此嬉戏,偶尔会模仿雕像姿势,嘻嘻哈哈地学吹口哨。
阿笙静静伫立良久,忽然蹲下身,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
打开后,是一截焦黑木片??当年沈知意焚稿之夜,他悄悄抢出的最后一块残骸。
上面隐约可见几个字:“阿笙……是我最后听见的孩子。”
泪水滑落,滴在木片上。
他轻轻将它埋于两尊石像之间,然后举起芦苇笛,吹响了一支全新的曲子。
没有名字,也没有乐谱,只有纯粹的情感流淌其间:有悲伤,有怀念,有宽恕,也有希望。
笛音扩散开去,穿过田野,越过山岗,最终汇入地下音脉,成为永恒共鸣的一部分。
当晚,全国各地的音坛同时感应到这股波动。
许多人莫名醒来,耳边仿佛听到一个少年在轻声说:
“我在这里。
我一直都在听。”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东海孤岛上,一名渔家少女正教她刚学会走路的儿子哼唱《溪水谣》。
孩子发音不准,咿呀乱叫,母亲笑着纠正:“不是‘哗啦啦’,是‘清悠悠’。”
就在这瞬间,海底深处某处沉船内部,一块封存已久的青铜编钟突然轻震了一下,发出半声清鸣,随即归于寂静。
而在北方极寒之地,一群迁徙的候鸟飞越静音岭上空时,忽然齐齐盘旋下降,在空中划出一个巨大的圆形图案,形如音符。
风继续吹。
带着歌声,带着低语,带着叹息与欢笑,带着所有曾被压抑、被忽视、被遗忘的声音,一路向前,不知疲倦。
这个世界终于明白,真正的和平,不是刀枪入库,也不是四海升平,而是每一个人都敢说出心里的话,而每一个声音,都能被另一个人真诚地听见。
很多年后,一位史官撰写《大梁音治本纪》时写道:
“自沈氏焚稿、凌公化脉以来,国无追音之使,而有传声之盟;不设禁歌之令,反兴万民之咏。
上下同心,以耳为桥,以声为信。
故虽无长城万里,边患自消;不仗铁骑千乘,敌国臣服。
所谓王者,不在执剑者之手,而在开口者之喉。”
书成之日,他特意前往民音堂旧址祭拜。
临走前,忽见庭院中一口枯井泛起涟漪,水面缓缓浮现四个字:
**“你说,我在。”
**
他怔立良久,终俯身贴近井口,轻声道:“谢谢你们教会我们倾听。”
风过处,院中几支陶管轻轻摇曳,似有若无地哼起一首老歌。
那是《活着》的开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