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除去广西,四川与湖广的复耕工作也不用多说。
亦失哈忽的询问朱高煦,朱高煦也没想到这个问题,经过亦失哈提醒后他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要是真的有,只要还有位置,那就让他们读好了。”
可以说,朱高煦制定的就是简单的升迁评价,不同的是考功司只负责考功,而地区考功官员若是考功出现问题,哪怕只有一个官员出现问题,他也会遭到降职一级的处罚。
即便是百里挑一,也有近两千六百多人考进太学,并如期毕业。
对于这些事情,他可不会坐视不管,毕竟这些婴儿完全可以在养大后迁徙西南、西北,充实大明在当地的汉家人口。
“三百所官学,起码能招募六十万学子,江南能有那么多学子报考?”
“报考下一次科举的新政学子数量有这么多?”
这三年间,即便前两年都是甲等,但最后一年只有乙等,那也无法达到甲等的标准,只能按照乙等来算。
不过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明初的苏松人口就已经接近了民国时期的人口数量,这也难怪朱元璋会经常从江东迁徙人口了。
“看样子给你的物资,你倒是都用到实处了。”
这些人口极大充实了湖广、四川、广西等地人口,三省的设县开荒工作也开始展开。
亦失哈的话让朱高煦颔,就业环境越差,吃朝廷这碗饭的人就越多,朱高煦很清楚这个道理。
当然,参加科举之人更多想的还是想着一步登天,毕竟当上举人就能担任官员,免去了先当胥吏再学习备考的几年“弯路”
。
王章说着桐梓县的情况,实际除了县城本省,桐梓县其它乡镇情况都还算不错。
“奴婢领命。”
亦失哈应下,而此时朱高煦也感到了些许疲惫。
“也是朝廷和孟明你给的支持足够大,不然也不会展的那么快。”
现在随着各府官员陆续抵达,各府军管也会随之解开,遵义府能获得的资源毫无疑问会逐渐降低。
“教谕既然已经拔擢为正九品,那学正便拔擢为正八品,教授正七品。”
简单来说,每年都会有巡察御史与户部考功司官员前来巡视,三年都合格才能被评价功绩。
虽然理解自家父母,可这堆积如山的奏疏还是让朱高煦头疼。
“此外,山东等地中学设立后看效果决定是否增设中学,另外我的教令给蹇义,让他在四川修建中学,每所中学要足够容纳三千学子和三百教习。”
“三百所。”
亦失哈回答过后作揖道:“经过八个月的丈量和清查登记,苏州府有耕地一千余二十四万亩,口数三百一十七万五千二十九人。”
这地方一年生个十几二十万口人简直轻轻松松,尤其是新政推广,当地的各种医院开始建设后,当地生育情况估计还能往上走。
“那就做出调整,把这三千四百多毕业的学子在毕业后派往这几个地方,根据当地学子数量做出调整,并提前让人建设中学,当各省布政使司、都司做出宣传。”
“多少?”
听到礼部要在苏松二府建设三百所官学,朱高煦立马皱起了眉头。
事实证明,贵州的少民人口确实很多,足有三百余万,而他们之中大半人口都被迁徙到了广西、四川、湖广等地界。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四川接收黔北与黔西地区近七十万少民,湖广接收黔东四十余万,广西接收黔南三十余万。
“三年以后,县内耕地能最少突破二十万亩,虽然不敢说缴纳几万石税粮,但缴纳一万石还是不成问题的。”
朱高炽的所有政见都是内敛的,主张的就是不管外面展,一心苦练内功。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不免询问亦失哈:“本雅失里和鬼力赤、瓦剌鞑靼的事情如何了?”
他要做的,就是加强或集中这些衙门该做的事情与权力便可。
其中,贵州地区人力毫无疑问是在浪费,毕竟贵州并没有一千五百余万亩耕地给三百余万百姓耕种,而这也是朱高煦要将贵州人口迁移四川和湖广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