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亦失哈小心翼翼的询问,朱高煦听后也思考了一下。
朱高煦感叹一声,随后想到了自己筹备多年的中学。
“年龄太低了,这群人。”
在政策的春风下,贵州的遵义府无疑是第一个吃到葡萄的地方。
朱高煦表态后,亦失哈回礼继续:“江南之地的官学已经开始设立,对松江府和苏州府,礼部预计要建设三百所官学。”
徐硕安抚着王章,同时也道出实情。
“暂时还没有消息。”
亦失哈回应过后,似乎想到了什么,缓缓作揖道:
“对了殿下,陈昶已经率领山东兵马渡海金州,不日即将渡过鸭绿江,前往东海府。”
徐硕看着王章开口道:“我知道你压力很大,不过这边你不用担心,我特意询问过吏部。”
算算时间,明年就是四川第一批学子毕业的时间,也就是说等到永乐十年三月,四川学子便可以无缝就学中学。
而面对四川与湖广,它们能进入贵州的驿道唯有铜仁、遵义、毕节三府能运送物资。
“太学的中学教习数量,毕业多少了?”
但放在现在,别说放权给朱高煦,就是把天下兵马都交给朱高煦,朱棣也十分放心,毕竟两父子路线一致,而且朱高煦搞钱更厉害。
他询问亦失哈,亦失哈也给出回答道:“从永乐二年到如今,如果算上年末毕业的那批,大概有三千四百余人。”
按照他的话就是,只要大明国富民强,自然不会有打不垮的敌人。
“县里情况如何了?”
徐硕在钟楼下的混凝土石凳上坐下,王章也跟随坐下同时介绍起了桐梓县情况。
可问题在于,按照他的政策来,那蒙古人估计要乐疯了。
王章询问徐硕,眼神中带着几分担心。
正因如此,这家伙估计是准备改换路线,从而在民间获得名声。
“布政司教育归教授管理,州府学子归学正管理,县中学与官学归教谕管理。”
“县外开垦耕地五千四百二十多亩,四川布政使司送来耕牛挽马近九百余头匹,六万九千多石粮食,二百多吨水泥和两万斤盐。”
“关于桐梓县,你的功绩考核与各县不一样,桐梓县的人口和耕地与根脚和各县相差甚远,因此你要做的便是实事求是,只要能在剩下两年半里让桐梓县百姓自给自足,那你的功绩就足够评个甲等。”
朱棣和朱高煦的政策都是内外兼修,内里要修炼内功,外面要重拳出击。
两宋时期,这两省五路有人口近一千五百万,而今算上贵州地区,也不过九百余万人口。
朱高煦倒是没有单独再设立新的监察衙门,毕竟老朱留下的衙门已经足够用了,基本涵盖了各个方面。
在大明的政策倾向下,关外之地不过五六年时间就成为了北方富庶之地,而西南便是下一个“关外”
。
“眼下,遵义府有口数近二十五万,耕地七十余万,耕牛挽马近三万头匹,几乎整个黔南地界的耕牛挽马都集中到了我们手中。”
可以说,洪武年间的京察制度顶多就是大明官员头顶上的利剑,但永乐年间的京察制度就是放在官员们脖子上的斧头。
由于人品不行,因此江东乡绅富户虽然想要依仗他,但却也防备着他,所以他的名声在家乡并不算好。
“中学教习的待遇是每年年俸三十贯,禄米十石,中学学子需要交书本费和学杂费,学校管午饭。”
“解缙为人清高,看不得李至刚这副做派,因此二人关系早已分裂。”
湖广与四川在两宋时分别有五千五百余万、两千四百余万亩耕地,而今却只有二千五百余万、一千三百余万亩耕地。
“大宁、辽东、渤海、山东,这些地方有多少个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