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怎么能炖得这么好吃啊?”
“其实也没什么技巧,就是用心。”
李师傅笑了笑,指着旁边的调料台,“你看这些香料,都是我每天早上亲自挑的,八角要选那种大的,桂皮要选厚的,香叶要选新鲜的,一点都不能马虎。
以前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买香料要去南禅寺的干货市场,早上五点就得起,去晚了就买不到好的了。
现在虽然能送货上门,但我还是习惯自己去挑,心里踏实。”
调料台上摆着十几个小坛子,每个坛子上都贴着标签,写着“八角”
“桂皮”
“香叶”
“丁香”
“草果”
等字样。
李师傅打开一个坛子,抓了一把八角给陆帆看:“你看这八角,每个都有八个角,颜色是深褐色的,闻起来有股清香味,这才是好八角。
要是颜色浅,闻着有霉味,那就是不好的,不能用。”
“李师傅,为什么无锡的酱排骨是甜口的啊?其他地方的排骨大多是咸口的。”
陆帆好奇地问。
“这就和无锡的历史有关了。”
李师傅一边搅拌排骨,一边说,“无锡以前是鱼米之乡,盛产糯米和糖,以前的人做饭喜欢用糖提鲜,时间长了就形成了甜口的口味。
而且无锡的酱排骨最早是给运河上的船工吃的,甜口的耐饿,又好保存,船工们带着上路,吃的时候加热一下就行。
后来慢慢传到民间,就成了无锡的特色。”
王阿姨拿着一个红色的本子走过来,递给陆帆:“这是我们三凤桥的祖传秘方本,一般不对外人看,今天给你看看。
这里面记着酱排骨的配料和做法,是一代代传下来的,里面的字都是手写的,有的地方还有修改的痕迹,是以前的师傅根据季节调整的。”
陆帆接过本子,封面是红色的,有点磨损,是用线装订的,里面的纸己经泛黄了。
第一页上写着“三凤桥酱排骨秘方,始于光绪年间”
,下面是配料表:猪肋排10斤,酱油3斤,冰糖2斤,黄酒1斤,八角50克,桂皮30克,香叶20克,丁香10克,草果2个(拍破),生姜500克(切片),葱500克(打结)。
字是毛笔写的,字迹工整有力,有的地方还用红笔圈了重点,比如“冰糖需用南浔冰糖,黄酒需用无锡本地黄酒”
。
“这些配料要按比例放,少一点味道就不对。”
王阿姨说,“比如冰糖多了会太甜,盖住酱香;少了又提不了鲜,排骨会发苦。
酱油也要用无锡本地的酿造酱油,不是那种速溶酱油,酿造酱油的香味更浓,炖出来的排骨颜色也更红亮。”
陆帆正看着,突然闻到一股不一样的香味——比酱香更清淡,带着点肉香。
他抬头一看,王阿姨手里拿着一个油面筋塞肉,递到他面前:“小伙子,尝尝这个,我们家的油面筋塞肉也很有名。
油面筋是早上刚炸的,里面塞的是猪前腿肉做的馅,加了葱姜末、料酒、酱油,搅拌均匀,塞的时候要轻轻的,不然油面筋会破。
炖排骨的时候一起放进去,吸满了酱汁,比排骨还好吃。”
陆帆咬了一口油面筋塞肉——油面筋的外皮软软的,轻轻一咬就破了,里面的肉馅很嫩,带着淡淡的葱香,酱汁从肉馅里流出来,裹着油面筋的外皮,甜糯中带着肉香,果然比排骨多了一层口感。
“太好吃了!
阿姨,这油面筋塞肉每天能卖多少啊?”
“能卖两百多个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