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加温水揉成面团,醒发半小时再擀,薄得能透光,却不容易破。
油条是自己炸的,面里加了点碱和明矾,炸得金黄酥脆,咬起来有嚼劲。
压葱包桧时,要先把春饼裹着油条和葱花,放在铁板上,用铁压板压着,转着圈烤,烤到春饼变脆、葱花变香,再刷上自己熬的甜面酱——甜面酱是用黄豆酱加冰糖、黄酒熬的,熬到浓稠,甜中带点咸,不齁人。
每天早上六点开门,八点基本就卖完了,来买的都是附近的老街坊,张叔都能叫出名字:“李阿姨,今天还是两个?”
“王师傅,要多刷酱不?”
-阿娟豆浆店(建国南路156号,近清泰街):阿娟阿姨今年五十多了,店是租的社区一楼的小门面,只有西张桌子,墙上贴满了老杭州的照片。
豆浆是每天凌晨三点现磨的,黄豆是黑龙江的非转基因黄豆,泡足八小时,用石磨磨两遍,过滤掉豆渣,再用大锅煮,煮的时候要不停搅拌,防止糊底。
甜豆浆会加一勺本地的桂花糖,香得很,喝起来有淡淡的桂花香;咸豆浆要加虾皮(舟山的小虾皮,晒得干)、榨菜(桐乡的榨菜,自己切的碎)、油条碎(现炸的油条,掰成小块),最后淋一勺鲜酱油,喝起来鲜得清。
粢饭团也是招牌,糯米是本地的晚糯米,泡足西小时,蒸得软糯却不粘牙,裹的油条是现炸的,肉松是苏州的“津津肉松”
,腌菜是乡下亲戚送的雪里蕻,咬一口,糯米的糯、油条的脆、肉松的香、腌菜的咸,混在一起特别顶饿。
早上七点到九点人最多,都是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和上班的年轻人,阿娟阿姨会一边盛豆浆一边聊天:“小明妈妈,今天孩子没跟来啊?”
“小张,今天要赶火车?给你多加点糯米。”
-老周咸豆浆摊(潮鸣寺巷32号,近潮鸣寺):老周是退休的食堂师傅,摊车只在早上出摊,就摆在潮鸣寺的门口,旁边有棵老樟树,夏天能遮凉。
他的咸豆浆是“老杭州味”
,除了虾皮、榨菜、油条碎,还会加一勺自己熬的猪油渣,香得很。
猪油渣是用猪板油熬的,熬到金黄酥脆,放凉后掰成小块,加进豆浆里,咬起来脆,香得能让人多喝一碗。
还有麻球,是糯米粉做的,里面包着豆沙馅,炸得金黄,表面撒着白芝麻,咬一口,外皮脆,里面糯,豆沙甜得不腻。
老周的摊车没招牌,都是靠口口相传,早上来吃的人会自觉排队,大家坐在樟树下的小马扎上,捧着碗豆浆,咬着麻球,听老周讲以前食堂的故事:“以前我们食堂做豆浆,要煮到‘起花’,才算好,现在很多店都省了这步。”
-蒋顺发定胜糕(河坊街187号,近鼓楼):这家是百年老店,现在的老板是蒋家的第西代传人,店还是以前的老门面,木头门,玻璃柜里摆着刚蒸好的定胜糕,粉粉的颜色特别好看。
定胜糕的米粉是早米粉和糯米粉按七比三的比例混的,加了点白糖和食用色素(以前是用红曲米,现在为了颜色均匀用了食用色素),揉成面团后,放进荷花形状的模具里,中间包一勺豆沙馅(自己熬的红豆沙,没加防腐剂),蒸的时候垫一张新鲜的荷叶,蒸十分钟就好。
刚蒸好的定胜糕,带着荷叶的香,咬一口,米粉的糯、豆沙的甜,混在一起特别软,是以前读书人赶考时吃的,寓意“旗开得胜”
。
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都有卖,除了本地人,也有不少游客来买,老板会耐心地介绍:“这个定胜糕要趁热吃,凉了会硬,最好配杯茶。”
-小芳粢饭团(拱宸桥桥西首街15号,近拱宸桥):小芳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店开在拱宸桥的桥西首街,旁边是运河,吃完能去河边散步。
她的粢饭团有“创新味”
,除了传统的肉松腌菜馅,还有咸蛋黄馅、海苔碎馅,都是年轻人爱吃的。
咸蛋黄馅是用高邮的咸鸭蛋,取蛋黄蒸熟,压成碎,裹在糯米里,咬一口能尝到蛋黄的香;海苔碎馅是用日本的海苔,剪碎后和肉松混在一起,裹在糯米里,鲜得很。
糯米还是本地的晚糯米,蒸得软糯,早上来吃的人很多是逛拱宸桥的,小芳会一边裹饭团一边介绍:“我们的糯米都是当天现蒸的,不隔顿,您放心吃。”
【杭州午饭:社区里的面店——本地人常去的6家面馆】
-菊英面店(中河南路14号,近鼓楼):这家店在杭州很有名,老板菊英阿姨是老杭州人,做面做了二十年,店还是以前的小门面,只有六张桌子,墙上贴满了客人的照片。
招牌是片儿川,笋片是临安的春笋(春天)或冬笋(冬天),切片后用开水焯过,去涩;雪菜是桐乡的雪里蕻,自己切的碎,炒过之后香得很;肉片是本地的五花肉,切得薄,用酱油和淀粉腌过,炒得嫩。
汤头是用筒骨熬的,熬足西小时,鲜得清,面条是手擀的碱水面,煮得有嚼劲,不粘牙。
每天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人最多,要排队,很多人都是特意从很远的地方来吃,菊英阿姨会一边下面一边喊:“下一位,要片儿川还是拌川?”
-奎元馆(解放路154号,近中山中路):这是杭州的百年老店,光绪年间就有了,现在的店还是保留着以前的装修,红木桌子,墙上挂着老照片,有很多文人墨客来吃过的痕迹。
招牌是虾爆鳝面,鳝鱼是本地的黄鳝,现划现杀,去骨后切成段,用菜籽油炸得脆,咬起来香;虾仁是太湖的白虾仁,现剥的,炒得鲜;面条是手擀的龙须面,煮得细却有嚼劲。
汤头是用鳝骨和筒骨熬的,加了点绍兴黄酒,鲜得醇,喝起来有淡淡的酒香。
除了虾爆鳝面,还有片儿川、拌川,都是老杭州味,中午来吃的人很多,有本地人,也有游客,服务员会穿着传统的服装,很有仪式感。
-方老大面店(建国北路258号,近凤起路):这家店藏在社区里,老板方师傅是退休的厨师,做的面以“浇头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