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陆帆端起盖碗,喝了一口,茶的味道咸香可口,带着点茶叶的清香,还有熏豆的焦香,很解腻。
熏豆吃起来很有嚼劲,芝麻很香,笋干很脆,胡萝卜干带着点甜味,口感很丰富。
“好吃!
这熏豆茶真有特色。”
陆帆忍不住赞叹。
“谢谢,您喜欢就好。”
姑娘笑着说,坐在陆帆对面的椅子上,“我是南浔本地人,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工作了几年,后来还是觉得南浔好,就回来开了这家茶馆。
我想把南浔的茶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南浔的熏豆茶、知道南浔的故事。”
“你这家茶馆开了多久了?”
陆帆问。
“开了两年了,刚开始生意不是很好,后来慢慢有了一些老顾客,生意就好了起来。”
姑娘说,“很多本地人会来这里喝茶聊天,还有一些外地人,逛累了就来这里歇歇脚,尝尝熏豆茶,听听南浔的故事。”
姑娘看到陆帆桌子上放的爆鱼,笑着问:“这是张记面馆的爆鱼吧?我也经常去吃,张爷爷的手艺可好了,他的双交面和爆鱼都是南浔最好吃的。”
陆帆点点头:“是啊,张爷爷的双交面确实很好吃,爆鱼也很酥脆。”
“那当然,张记面馆是南浔最老的面馆了,很多外地人都特意过来吃。”
姑娘说,给陆帆添了点水,“南浔的美食还有很多,比如定胜糕、桔红糕、丁莲芳的千张包,你明天可以尝尝。
定胜糕要吃古镇门口的那家‘老顺兴’,老顺兴开了六十年了,老板的手艺是祖传的;桔红糕要吃‘丁莲芳’,丁莲芳的桔红糕是用糯米粉和红糖做的,吃起来很软糯;千张包也要吃丁莲芳的,千张包是用薄千张包着肉馅和笋干,煮在粉丝汤里,很好吃。”
陆帆谢过姑娘,心里己经开始盘算明天的行程了——早上先去老顺兴吃定胜糕,然后去丁莲芳吃千张包,下午去蒋家桥喝熏豆茶,晚上再去张记面馆吃一碗双交面,一定要加个溏心的荷包蛋。
天黑的时候,陆帆才离开茶馆。
河边的灯笼己经全部亮了起来,红色的灯笼挂在河边的柱子上,像一串串红色的宝石,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一道道红色的光影,随着水波慢慢晃动。
陆帆走得很慢,时不时停下来看看河边的景色。
远处传来评弹演员的声音,声音很柔,唱的是《珍珠塔》,评弹演员的琵琶弹得很好,琴声悠扬,和南浔的夜色很配。
偶尔能看到几对情侣在河边散步,手牵着手,低声说着话,很甜蜜。
回到客栈的时候,陆帆把今天买的湖笔和丝绸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湖笔的笔杆上刻着“南浔”
两个字,字体是篆书,很古朴;丝绸围巾是淡蓝色的,上面绣着荷花的图案,荷花的花瓣是粉色的,荷叶是绿色的,绣得很逼真。
他又拿出老爷子给的爆鱼和阿姨给的笋干烧肉,放在旁边,心里满满的都是收获——不仅收获了南浔的美食和特产,还收获了南浔人的温情和故事。
客栈的老板是一位中年妇人,看到陆帆,笑着问:“小伙子,今天在南浔玩得怎么样?有没有吃到好吃的?”
“很好玩,也吃到了很多好吃的,尤其是张记面馆的双交面,特别好吃。”
陆帆说。
“张记面馆的双交面确实好吃,我也经常去吃。”
老板笑着说,“南浔就是这样,不大,但是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故事的人。
你慢慢逛,会发现南浔的很多美。”
躺在床上,陆帆想起了白天在张记面馆听到的故事,想起了老爷子落寞的眼神,想起了王奶奶吃面时满足的笑容。
他突然觉得,这些百年老店不仅仅是卖美食的地方,更是传承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它们见证了南浔的兴衰,见证了南浔人的生活,也见证了江南的变迁。
而他,作为一个旅行者,能做的就是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把这些味道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南浔,知道江南的美食和文化。
第二天早上,陆帆按照姑娘说的,先去了古镇门口的老顺兴。
老顺兴的门脸不大,门口挂着一块红底白字的招牌,上面写着“老顺兴定胜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