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有次同事在江边捕到一条野生河豚,有两斤多,偷偷拿到我家,让我老婆做。
我老婆不敢,说怕出事,哭着不让我吃,我那时候胆大,说‘拼死也要尝鲜’,就自己处理。
那时候哪懂什么技巧,凭着感觉切,结果没洗干净血筋,吃了没两口,嘴唇就开始发麻,舌头也僵了,说不出话。
同事吓得赶紧骑车送我去医院,那时候是冬天,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同事骑得满头大汗,我坐在后面,心里想着‘要是死了可怎么办’,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后怕。”
他笑着摇摇头,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现在好了,都是养殖的,安全得很,我每个礼拜都来老王这儿吃一碗,不吃就想。
有时候儿子劝我,说外面的东西不干净,我就跟他说‘老王的手艺,我放心’,从他父亲那时候就吃,吃了几十年了,能有什么问题。”
王师傅端着碗走过来,放在张大爷面前,碗里的鱼肉比陆帆的多了两块,“您啊,就是嘴馋,不过这河豚确实养人,您看您这身体,比年轻人还结实,上次爬狼山,您比我儿子爬得还快。”
张大爷接过碗,拿起勺子,先喝了一口汤,满足地眯起眼睛,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还是老王的手艺好,别人做的,总少点味儿。
我吃过江边好几家河豚馆,有的汤太咸,有的鱼肉太老,就你家的,刚好。”
陆帆看着他们聊天,心里忽然觉得,南通的河豚,吃的不仅是鲜,还有几代人的记忆——从过去“拼死食鲜”
的勇气,到现在安心享用的从容,藏在汤里的,是长江边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味的执着,是刻在骨子里的豪情。
吃完河豚,陆帆跟王师傅结了账,王师傅还多塞了他一包河豚鱼干,“自己晒的,没放添加剂,泡在汤里煮,或者炒着吃,都鲜。”
鱼干是用新鲜的河豚肉晒的,呈浅褐色,带着淡淡的咸香。
陆帆谢过王师傅,走出店门,寺街的阳光己经很暖了,江风拂过脸颊,带着淡淡的鲜味儿,像还在回味刚才的河豚汤。
青石板路上,几个孩子在玩跳房子,粉笔在地上画的格子歪歪扭扭,笑声清脆得像风铃。
他按着导航往濠河走去,濠河是南通的母亲河,绕着老城区,像一条绿色的丝带。
沿着河边的步道走,岸边的柳树垂着枝条,风一吹,枝条轻轻拂过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像姑娘的发丝在水里轻轻搅动。
柳树下,几个老人在钓鱼,鱼竿架在石头上,鱼线垂在水里,偶尔有鱼咬钩,老人立刻提起鱼竿,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河边的芦苇长得很高,芦花在风里轻轻摇晃,像一片白色的羽毛。
偶尔有游船从河面划过,是木质的游船,船上挂着红灯笼,导游拿着喇叭,给游客讲解濠河的历史,“濠河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的古护城河之一,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后周显德五年,岸边的光孝塔是南通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唐代景龙年间,有‘南通第一塔’的称号……”
陆帆走到光孝塔下,塔是青砖砌的,有五层,塔身刻着精美的花纹,是佛教的图案,虽然历经千年,却依然挺拔,像一位守护南通的老人。
塔下的石凳上,几个老人在打太极,动作缓慢而优雅,双手舒展,像在拥抱阳光。
旁边的石桌上,有人在下象棋,“将军”
的喊声偶尔传来,引得周围的人驻足观看。
陆帆找了个石凳坐下,掏出笔记本,写下刚才吃河豚的经历:“南通的长江河豚,是江南鲜物里的勇士。
从‘拼死食鲜’的传说,到如今科学养殖的安心,变的是食用的风险,不变的是南通人对鲜的追求。
王师傅的白汁河豚,汤鲜得醇厚,像把长江的灵气都熬进了碗里;肉嫩得细腻,像初雪落在舌尖;鱼皮带着胶质的香,是岁月沉淀的温润。
每一口都是长江的馈赠,是南通人敢为天下鲜的豪情——不是鲁莽,是对美味的极致追求,是对生活的热爱。”
写完,他抬头看向濠河,夕阳己经西斜,金色的阳光洒在河面上,像铺了一层金箔,随着水波轻轻晃动。
游船的影子映在水里,慢慢移动,像一条金色的鱼在水里游弋。
岸边的灯光渐渐亮了起来,是红色的灯笼,挂在柳树上,像一串串红色的星星,倒映在水里,形成一片璀璨的光影。
他想起阿明说的,南通人爱吃,也敢吃,从长江里的河豚,到海里的梭子蟹,再到田里的芋头,都能做出不一样的味道——这大概就是滨江城市的底气,有江有海,有鲜有香,更有敢尝敢试的豪情,像长江水一样,从容而坚定。
陆帆站起身,沿着濠河继续走,打算晚上在河边找一家小馆子,尝尝南通的其他美食。
路过一家卖“西亭脆饼”
的小店时,他走了进去。
小店的门脸不大,门口摆着一个烤炉,烤炉里的脆饼正冒着热气,香气扑鼻。
店主是个年轻姑娘,穿着粉色的围裙,手里拿着夹子,正把烤好的脆饼放进盘子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