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轮到陆帆的时候,刘叔递给他一根还带着温度的红糖麻花:“小伙子,第一次来吃吧?我们家的红糖麻花用的是佛堂镇的红糖,熬浆的时候要不停搅拌,不然会糊,麻花也是自己炸的,用的是本地的菜籽油,香得很。”
陆帆接过麻花,咬了一口。
麻花很脆,咔嚓一声,红糖浆的甜瞬间在嘴里散开,不是那种齁甜,而是带着淡淡的焦香,那是红糖熬到恰到好处的味道。
麻花的酥脆和红糖的绵密结合在一起,口感特别丰富,咽下去后,嘴里还留着红糖的余香。
“刘叔,您这红糖麻花也太好吃了吧!
比我以前吃的任何一家都香!”
“那是当然!”
刘叔擦了擦额头的汗,指了指旁边的一个大桶,“红糖是我上周去佛堂镇买的,佛堂的红糖是义乌最好的,用传统的‘连环锅’熬制的,没有添加蔗糖,熬出来的红糖又香又纯。
麻花是我每天早上西点起来炸的,用的是本地的高筋面粉,醒面要醒两个小时,炸的时候油温要控制在180℃,多一分就焦,少一分就不脆。”
陆帆看着刘叔忙碌的身影,注意到他的手上有不少细小的疤痕,“刘叔,您这手上的疤痕是炸麻花的时候烫的吧?”
刘叔笑了笑,把手藏到围裙后面:“没事,老毛病了,炸了二十年麻花,哪能不烫着?以前条件不好,没有手套,现在有了防烫手套,好多了。”
“刘叔,您这红糖麻花卖得好吗?有没有卖到国外去?”
陆帆问。
“卖得好着呢!”
刘叔骄傲地说,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美国超市的货架,上面摆着他的红糖麻花,“上个月,有个美国的华人超市老板来我这儿,一次性买了两百箱,说要卖到美国去。
还有很多留学生,放假回家的时候,都会来我这儿买几包,说‘在国外吃不到这么正宗的红糖麻花,要么是机器做的,没有手工的香’。”
陆帆掏出手机,给刘叔的红糖麻花拍了个特写,镜头里的麻花裹着厚厚的红糖浆,阳光照在上面,像撒了一层碎金:“大家看,这是义乌本地的手工红糖麻花,红糖用的是佛堂镇的传统红糖,麻花是刘叔每天早上西点现炸的,刚咬了一口,又脆又甜,特别香。
刘叔说,他的红糖麻花己经卖到美国去了,咱们中国的本地美食也走向世界了!”
首播间里的粉丝纷纷留言:
“看起来好好吃啊!
我也好想吃红糖麻花,刘叔有没有网店啊?”
“佛堂镇的红糖我知道,以前去旅游买过,特别纯,用来泡红糖姜茶也很好喝!”
“手工炸的麻花就是不一样,机器做的没有这么酥脆,刘叔太厉害了!”
“陆帆,能不能帮我们带点啊?我愿意出运费!”
刘叔听到陆帆念粉丝的留言,笑着说:“有网店!
我儿子开的,叫‘刘叔红糖麻花’,淘宝、拼多多上都有,全国各地都能寄,保证寄到的时候还是脆的。
大家要是喜欢,就去网上搜,或者来义乌找我,我给大家现做现卖!”
陆帆吃完红糖麻花,又在小吃街逛了逛。
他在一个卖东河肉饼的摊位前停了下来,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阿姨,正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薄薄的圆片,然后放在平底锅上煎,肉饼很快就鼓了起来,像一个个小气球。
阿姨笑着说:“东河肉饼是义乌的特色小吃,皮薄如纸,咬一口酥脆掉渣,里面的肉馅是用本地的猪肉做的,加了点葱花,特别香。”
陆帆买了一个,咬了一口,果然酥脆,肉馅的香味和葱花的清香混合在一起,一点都不腻。
在小吃街的尽头,陆帆发现了一家卖马来西亚叻沙面的摊位,摊主是个三十多岁的华人,姓黄,来自马来西亚槟城。
“我来义乌五年了,以前在槟城开餐馆,后来觉得义乌的机会多,就来这儿卖叻沙面。”
黄老板一边给陆帆煮面,一边说,“我的叻沙酱都是自己做的,用的是马来西亚的香料,比如香茅、南姜、椰浆,没有添加防腐剂,很多在义乌的马来西亚人都来我这儿吃,说‘有家的味道’。”
陆帆尝了一口叻沙面,椰浆的浓郁、香茅的辛辣、南姜的温暖混合在一起,味道醇厚却不腻,比他在东南亚旅游时吃的更符合中国人口味。
“好吃!
黄老板,您这叻沙面的味道很正宗,还很符合我们的口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