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黄老板笑着说:“稍微改了一点,减少了辣度,增加了椰浆的比例,中国人更喜欢浓一点的椰浆味。”
下午的时候,陆帆回到了国际商贸城,这次他去了出口食品区。
这里的摊位主要卖中国各地的特色食品,包装精美,大多印着中英文对照的介绍,显然是为了出口。
在一个卖金华火腿的摊位前,陆帆停下了脚步——摊位上摆着几整只火腿,用暗红色的麻绳捆着,火腿皮上印着“金华火腿”
西个大字,旁边还放着切片的火腿样品,看起来油润有光泽。
摊主姓金,六十多岁,是金华本地人,家里几代人做火腿。
“我做火腿西十多年了,从十五岁就跟着我爸学,现在我儿子也在做,算是祖传的手艺了。”
金老板一边给陆帆递火腿样品,一边说,“我们的火腿用的是金华两头乌猪的后腿,这种猪的肉质细腻,脂肪分布均匀,做出来的火腿更香。
腌制的时候用的是海盐,要腌三个月,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十二个月,才能成型。”
陆帆接过火腿样品,放进嘴里,肉质紧实,带着淡淡的咸香和酒香,没有一点腥味,比他以前吃的火腿更鲜。
“金老板,您这火腿主要卖到哪些国家啊?”
“主要卖到欧洲、美国和东南亚。”
金老板说,从摊位下面拿出一本厚厚的相册,里面全是火腿出口的照片,“欧洲人喜欢生吃火腿,切片后夹在面包里吃;美国人喜欢用火腿做三明治,或者烤着吃;东南亚人喜欢用火腿炖菜,比如火腿炖冬瓜,特别鲜。
我们的火腿己经通过了欧盟、美国的食品安全认证,在国外很受欢迎,上次有个法国客户,一次性订了五百只,说要用于圣诞节的宴会。”
金老板指着摊位上的火腿礼盒,礼盒上印着金华火腿的历史故事:“这些礼盒都是为出口准备的,里面有火腿切片、烹饪说明书,还有金华火腿的历史介绍,让外国人不仅能吃到火腿,还能了解中国的火腿文化。”
陆帆看着摊位上的火腿,突然觉得,义乌国际商贸城不仅仅是一个买卖商品的地方,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在这里,泰国的榴莲干、伊朗的藏红花、中国的红糖麻花、金华火腿相遇,不同国家的味道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在这里,中东商人、东南亚华人、中国摊主用美食交流,语言不通却能通过味道成为朋友。
傍晚的时候,陆帆准备离开国际商贸城。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商贸城的玻璃幕墙上,反射出温暖的光。
门口的广场上,外商们正提着大包小包的食品往车上搬,有的在和摊主道别,有的在互相交换名片,还有的在讨论明天的采购计划。
陆帆回头看了一眼“世界超市·义乌”
的招牌,心里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动——这座城市没有大海,却通过商品连接了全球;没有悠久的外贸历史,却用包容和活力成为了“世界超市”
;这里的人们用美食作为桥梁,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因为味道而相遇、相知。
坐在回酒店的出租车上,陆帆掏出笔记本,写下今天的感受:
“义乌国际商贸城,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全球美食博物馆’。
在这里,泰国金枕头榴莲干的甜香与伊朗特级藏红花的花香相遇,义乌手工红糖麻花的醇厚与马来西亚叻沙面的浓郁碰撞,中国金华火腿的咸香与比利时黑巧克力的苦甜交织。
每个摊位都是一个小小的‘文化窗口’:陈姐用翻译软件与中东外商谈生意,阿卜杜在义乌教中国朋友做伊朗煎饼,刘叔的红糖麻花通过网店走向全国,金老板的金华火腿登上欧洲人的餐桌。
这里的美食不仅仅是商品,更是文化的使者——它们带着泰国的阳光、伊朗的土壤、中国的烟火气,走向全球的餐桌;它们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红糖文化、火腿工艺,也让中国人品尝到中东的香料、东南亚的水果。
义乌的‘全球味蕾’,藏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包容,藏着‘买全球、卖全球’的商贸精神,更藏着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无论来自哪个国家,说着哪种语言,人们对美食的热爱都是相通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相同的。”
写完,陆帆合上笔记本,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
路灯己经亮了起来,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把义乌的夜晚装扮得格外热闹——物流园区的货车还在忙碌,商贸城旁边的夜市己经开始营业,外贸公司的窗户还亮着灯,员工们在打包明天要发的货物。
陆帆知道,义乌的夜晚不会安静,因为全球的订单还在飞来,全球的味蕾还在期待。
明天,他要去金华市区,品尝正宗的金华火腿和兰溪鸡子馃,但今天在义乌的经历,己经让他对金华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这不仅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更是一座连接全球、充满活力的城市,这里的味道,既有传统的醇厚,也有全球的鲜活。
出租车驶过义乌江,江面上的灯光像星星一样闪烁。
陆帆想起白天遇到的陈姐、阿卜杜、刘叔、金老板,他们的笑容和故事,就像今天尝到的美食一样,温暖而难忘。
他知道,这些故事和味道,都会成为他书稿里最珍贵的素材,成为他对“全球味蕾汇聚”
最好的诠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