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哈哈,这是我们伊朗的家常做法。”
阿卜杜笑着说,从摊位上拿起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黄色的粉末,“这个是鹰嘴豆粉,我们伊朗人喜欢用它做煎饼,叫‘法拉菲’,蘸着鹰嘴豆泥吃,特别好吃。”
阿卜杜说着,从旁边的小锅里舀出一勺鹰嘴豆泥,放在一个小盘子里,“你尝尝这个鹰嘴豆泥,是我昨天刚做的,没有添加防腐剂,用的是埃及的鹰嘴豆,比本地的更粉。”
陆帆尝了一口鹰嘴豆泥,口感细腻,带着淡淡的橄榄油香和柠檬汁的酸味,一点都不腻,忍不住说:“这个也好吃!
阿卜杜,您怎么会想到在义乌卖中东香料啊?”
“我来义乌八年了。”
阿卜杜靠在摊位的椅子上,慢慢说起自己的故事,“我刚来的时候,义乌的中东商人还不多,只有几百个,现在有三万多个了。
我以前在伊朗是卖香料的,后来听朋友说义乌是‘世界超市’,能把生意做到全世界,就带着样品来了。
刚开始很难,语言不通,找不到客户,只能在商贸城门口发传单,后来认识了一个义乌朋友,他帮我租了这个摊位,还教我用翻译软件,慢慢就有了客户。”
阿卜杜指了指摊位墙上的照片,有他和中国朋友一起吃火锅的合影,有他在伊朗家乡的香料田照片,还有他女儿在义乌学校的照片。
“我女儿现在在义乌读小学,会说流利的中文和伊朗语,上次学校举办国际文化节,她还教同学们做伊朗煎饼呢!”
阿卜杜说起女儿,眼睛里满是骄傲,“义乌是个好地方,很包容,不管你来自哪个国家,都能在这里找到生意,找到朋友。”
陆帆把镜头对准阿卜杜的摊位,给粉丝展示各种各样的中东香料:“大家看,这是来自伊朗的特级藏红花,土耳其的孜然,还有黎巴嫩的鹰嘴豆泥,都是阿卜杜从家乡带来的。
阿卜杜来义乌八年了,女儿还在义乌读书,他说义乌很包容,能让不同国家的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粉丝们的评论又涌了上来:
“中东的藏红花好贵啊,阿卜杜家的15块一克,比药店便宜吗?”
“用藏红花炖鸡汤我试过,特别香,就是藏红花不好买,下次可以去阿卜杜家买!”
“阿卜杜的中文也太好了吧,还会说义乌方言,太接地气了!”
“义乌真的好包容,能让外国人在这里安家,还能把家乡的味道带过来!”
阿卜杜听到陆帆念粉丝的评论,笑着说:“我的藏红花比药店便宜,因为是首接从伊朗农场进货的,没有经过药店的中间商。
大家要是喜欢中东美食,可以来我这买香料,我教你们做伊朗煎饼、土耳其烤羊肉,很简单的。”
从阿卜杜的摊位出来,陆帆又逛了几个摊位。
在欧洲食品区,他遇到了卖比利时巧克力的李姐,李姐以前在比利时留学,嫁给了一个比利时人,后来带着丈夫一起回义乌开了这个摊位,“我们的巧克力都是比利时本地工厂生产的,用的是非洲象牙海岸的可可豆,比国内代工的更纯,很多西餐厅都来我这儿进货。”
李姐给陆帆尝了一块80%可可含量的黑巧克力,苦中带甜,还有淡淡的坚果香,比普通巧克力更有层次感。
在韩国食品区,卖泡菜的金阿姨是朝鲜族人,嫁到了义乌,“我这泡菜都是自己做的,用的是韩国的泡菜坛,发酵时间刚好21天,不酸不辣,刚好合适。
很多韩餐店都来我这儿订,还有不少中国顾客,说‘比超市买的好吃,没有添加剂’。”
金阿姨给陆帆尝了一块泡菜,脆爽可口,带着淡淡的蒜香和辣椒香,一点都不腻。
逛到中午的时候,陆帆的肚子开始叫了。
他跟着人流来到商贸城旁边的小吃街,这里的热闹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商贸城——街道两旁摆满了摊位,有卖义乌本地小吃的,有卖全国各地美食的,还有卖异国风味的,真正做到了“全球味蕾汇聚”
。
小吃街的入口处,一个卖红糖麻花的摊位前排着长长的队,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姓刘,大家都叫他刘叔。
刘叔穿着白色的褂子,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结实的胳膊,正站在一个巨大的红糖锅前忙碌——锅里熬着深红色的红糖浆,冒着细小的泡泡,散发出浓郁的红糖香;旁边的竹筐里装着刚炸好的麻花,金黄色的,像一根根小棍子;刘叔手里拿着一双长长的竹筷,夹起一根麻花,在红糖浆里滚一圈,让麻花均匀地裹上糖浆,然后放在铺着油纸的竹筛上冷却,动作熟练得像在表演。
“刘叔,给我来一根红糖麻花!”
陆帆排队的时候,前面的小姑娘踮着脚说,她背着书包,看起来像是附近学校的学生,“我上次买了一根,我同桌说好吃,今天特意来多买几根给他带回去。”
“好嘞!”
刘叔笑着拿起一根刚裹好糖浆的麻花,放在油纸袋里递给小姑娘,“刚滚好的糖浆,还热乎着呢,小心烫嘴。
慢走啊,下次想吃再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