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选A!
向省卫健委申请‘山村村医专项补贴’——村医现在最愁的是‘干得多挣得少’,待遇提上去,他们才敢长期扎根,晋升是长远事,先解燃眉之急!”
沈文将苏禾收集的“村医收入明细”
拍在桌上,表格里清晰写着:邻县3位山村村医每月基本工资2800元,加上绩效最多3500元,而他们每月平均上门服务40次,还要兼顾村卫生室的日常工作,“收入连县城超市收银员都不如,怎么留得住人?”
陈默凑过来,指着明细里老周的名字:“老周家里有80岁的母亲要养,儿子在上大学,每月光生活费就要2000元,他之前跟我说‘要不是舍不得村里的老人,早就去县城打工了’。”
夏溪立刻拿出之前整理的“山村服务数据”
:“3个山村靠村医,每月能解决45%的老人基础健康问题,要是村医走了,这些问题又得推给乡镇医院,到时候老人看病又要走几十里山路——补贴看似花钱,其实是在省‘更大的成本’。”
当天下午,沈文带着收入明细、服务数据、还有12位山村老人的手写感谢信,首奔省卫健委。
负责医疗保障的张处长看到材料,皱着眉说:“沈科长,不是我不批,而是你们一申请,其他县肯定会效仿,全省有89个偏远山村,每个村医补1500元,一年就是160多万,财政压力太大。”
“张处长,咱们算笔账。”
沈文拿出计算器,“一个村医每月补1500元,一年1.8万,能覆盖40位老人的基础健康服务;要是没有村医,这些老人每年平均要去县城医院2次,每次车费、住宿费加起来至少300元,40位老人就是2.4万——而且老人的病要是拖重了,治疗费用更高,相比之下,补贴反而更划算。”
他又把老人的感谢信递过去,其中王奶奶的信里写着:“周医生每月来给我测血压,比我闺女还上心,要是他走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张处长翻着信,手指在信纸上轻轻
iconicon-uniE06C"
>
iconicon-uniE0F9"
>,沉默了片刻说:“你先回去,我跟主任汇报,三天内给你答复。”
这三天里,沈文没闲着,让陈默带着村医的服务视频去省卫健委“旁听”
会议——视频里,老周冒着大雨去给李爷爷换药,裤脚全是泥;另一位村医小张,晚上十点还在帮老人联系乡镇医生,手机屏幕都快贴到脸上了。
张处长看到视频,在会上跟主任说:“这些村医是真在干事,咱们不能让实干的人寒心。”
三天后,张处长的电话来了:“省卫健委同意了!
专项补贴每月1500元,从下个月开始发放,不过有两个条件:一是补贴要和服务质量挂钩,每月考核‘服务次数’‘老人满意度’,不合格的扣发50%;二是你们要帮其他县制定‘村医补贴申请标准’,避免各地乱开口子。”
沈文立刻把好消息告诉村医们。
老周接到电话时,正在帮王奶奶测血压,挂了电话,他红着眼眶说:“王奶奶,以后我不走了,一首陪你们看病!”
王奶奶笑着拍了拍他的手:“好,好,有你在,我们放心!”
为了落实“补贴考核”
,沈文团队和邻县卫健委一起制定了《山村村医考核细则》:每月服务次数不低于30次,老人满意度不低于85%,需求收集准确率不低于90%(比如记录的老人症状要和医生诊断一致)。
考核由合作小组、老人代表、邻县卫健委三方共同进行,结果每月在山村公告栏公示,确保透明。
第一个月考核,老周就拿了满分——他服务了38次,满意度92%,收集的12条需求全被准确对接。
拿到补贴时,他特意给沈文发了条消息:“沈科长,我给我妈买了件羽绒服,给儿子交了学费,谢谢你让我能安心留在村里。”
补贴落地两个月后,惊喜接踵而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