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他指着守心堂内的铁斧道:“你们以为这把斧头是用来打仗的吗?不是。
它是用来砍断贪婪的根、愚昧的藤、恐惧的锁链。
每当有人想走捷径,想用暴力解决问题,就让他看看这把斧头??它从未沾过人血,却比任何屠刀都更有力量。”
数月后,沙摩柯率部归附。
他在义州广场当众折断自己的铜印,请求加入轮值亭制度,并将其子送往守心书院学习算术与律法。
晋廷闻讯震怒,下诏斥责张俭“纵容叛逆”
,将其贬至交趾。
然此时洛阳政局动荡,八王之争初现端倪,朝廷自顾不暇,南中事务遂成弃子。
又两年,中原大乱,匈奴刘渊起兵离石,关中饥馑,千里无烟。
大批士人扶老携幼南逃,不少人辗转抵达南中边境。
面对汹涌人流,新任联席主事者没有关闭关卡,也没有盲目接纳,而是启动“三阶安置法”
:第一阶段,所有入境者登记造册,暂居缓冲营地,提供食宿;第二阶段,根据技能分配劳役,表现良好者可申请落户;第三阶段,满一年无过失,即授田十亩,纳入共耕体系。
尤为惊人的是,他们设立“反思学堂”
,专收北方逃来的旧官吏与世家子弟。
课程内容并非儒家经典,而是《乡议会纪要》《互助社章程》《水利共建条例》等实务文献。
每学一章,必须参与一次实际治理工作,如调解纠纷、丈量土地、组织防汛,再由村民评议打分。
一名曾任洛阳县令的老臣起初极为不屑,直至亲眼看见一个十五岁少女主持村级财政审议,条理分明,数据精准,竟令他哑口无言。
他在日记中写道:“吾仕宦三十载,所见皆以上驭下,以威服人。
至此方知,治国不在高位,而在民心有序;不在令行禁止,而在众人皆能持秤量事。”
十年光阴流转,南中疆域未扩寸土,军备未增一甲,可影响力却如春水漫堤,悄然渗入周边百越、濮僚、掸夷诸族。
越来越多部落主动遣使求教,愿仿效“义州模式”
。
一些偏远山区甚至自发成立“微型议会”
,用木刻符号记录决策过程,虽粗陋不堪,却蕴含着朴素的共识精神。
景熙二十三年冬,一场罕见暴雪封山。
多地交通中断,粮道受阻。
按惯例,应开启仓廪赈济。
可这一次,中央仓管突然报告:因前年某任会计贪污未及时发现,现存米粮仅够支撑四十日。
恐慌蔓延。
有人提议优先供给本地户籍人口,暂缓救济流民;也有人建议强行征收富户余粮。
关键时刻,轮值长老团做出惊人决定:全境实行“均餐制”
??无论身份贵贱,每人每日定量配给稀粥一碗,其余时间以野菜充饥,同时发动全民挖窖储冰、编织草鞋抵御严寒。
更令人动容的是,孩子们主动提出停课半月,帮大人搬运柴火、照顾病患。
守心书院的学生们起草《共难宣言》,写道:“我们不怕饿,只怕失去彼此的信任。”
这份文书被抄写上百份,送往各个村落张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