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臣牛金顿首。
>赵广之事,必有隐情。
若因其父战死而疑其子,是寒天下忠勇之心。
>臣愿亲赴成都,面见陛下,陈以利害。
>非为赵氏一家鸣冤,实为社稷纲纪计。
>治国如治田,杂草不除,嘉禾难生;谗言不辨,忠良尽去。
>若朝廷容不下一个赵广,则南中亦不必再供一粒米、一匹布。”
信发之后,牛金并未闲坐。
他召集“边塾”
学子,命其连夜誊抄《贞观政要》《申鉴》《盐铁论》等典籍,并亲自讲解“君臣之道”
“忠奸之辨”
。
又令“守耕队”
加强边境巡查,凡携带竹简、帛书者皆须查验,防有伪诏流出。
半月后,成都回音未至,却传来惊人消息:刘禅览罢牛金奏疏,竟当廷掷书于地,怒斥:“区区野老,安敢胁迫天子?”
然诸葛亮闻讯,连夜入宫,跪谏良久。
终使刘禅收回成命,下诏赦免赵广,贬黜造谣宦官三人,流放边郡。
捷报传至南中,百姓欢腾。
然牛金神色依旧凝重。
他对孟琰道:“陛下能改过,是国之幸。
但他怕的不是错,而是被人指着鼻子说错??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孟琰不解:“老师之意是……”
“权力若不愿被监督,迟早会腐化。”
牛金望着窗外稻田,“就像渠水,若无人清淤,终将堵塞。
我们种田的人最懂这个道理。”
于是,他在原有“耕贤榜”
基础上,增设“谏议录”
,鼓励百姓匿名举报官吏贪渎、政策弊端,并承诺每条属实者赏粟五斗,且绝不追查来源。
短短一月,便收谏文三百余封,其中揭发成都某仓曹吏勾结商贾、虚报损耗、盗卖官粮一事,经查证属实,牵出九人落网。
此事震动朝野。
御史台主动请缨,组建“巡农察政使团”
,定期走访南中、巴郡等地,听取民间评议。
而牛金则趁势推动“乡议制”
:每村每月召开“议事会”
,由长老、妇人、青年代表共同讨论赋税分配、工程安排、子弟教育等事,决议公示三日无异议方生效。
这一变革悄然改变了南中的权力结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