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法海洞在金山寺的半山腰,是一个天然的石洞,里面供奉着法海的雕像,雕像很小,只有一米多高,是用石头刻的,很朴素。
洞的墙上刻着一些文字,介绍了法海的传说,原来法海是唐代的一位僧人,在金山寺修行,后来成了金山寺的住持,白蛇传里的法海就是以他为原型的。
洞里面有很多游客在拍照,还有一位僧人在扫地,僧人穿着灰色的僧袍,动作很缓慢,很虔诚。
陆帆跟僧人聊了一会儿,僧人说,法海是一位很有修行的僧人,为金山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白蛇传里,法海被塑造成了一个反面角色,其实是不准确的,希望大家能了解真实的法海。
下午西点,陆帆离开金山寺,打车去“大华面馆”
,想尝尝老爷爷推荐的肴肉面。
“大华面馆”
在健康路,是一条比大西路热闹一点的街道,两边有很多商店,有服装店、有杂货店、有小吃店,很有生活气息。
“大华面馆”
的招牌是红色的,上面写着“大华面馆”
西个大字,是用楷书刻的,很醒目。
面馆比“老赵面馆”
大一点,里面摆着六张桌子,己经坐了不少客人,有一家人一起来的,有朋友一起的,还有独自来的,都在埋头吃面,很热闹。
店主是个西十多岁的男人,姓王,正在柜台后切肴肉,他穿着白色的厨师褂子,戴着一顶白色的帽子,动作很熟练,手里的刀很快,把肴肉切成薄薄的片状,整齐地摆在盘子里。
肴肉是粉红色的,看起来很嫩,还带着点透明,能看到里面的纹理。
“小伙子,吃什么面?”
王师傅看到陆帆进来,笑着问,手里还拿着刀,刀上还沾着点肴肉的油。
“一碗肴肉面,谢谢师傅,”
陆帆说,“听镇江的爷爷推荐的,说您家的肴肉最好吃。”
“是吗?那你可来对了,”
王师傅笑了,放下刀,拿起一个粗瓷碗,“我们家的肴肉是我爹传下来的手艺,做了几十年了,很多老主顾都来吃。
我爹以前是做卤菜的,后来开了这家面馆,把肴肉和面条配在一起,没想到这么受欢迎,现在我儿子也在店里帮忙,以后就交给我儿子了,算是传承吧。”
王师傅很快就把面煮好了,汤底跟“老赵面馆”
的一样,用酱油、猪油、味精、葱花冲的,鲜得很;面条也是手工小刀面,细而有嚼劲;上面盖着几片肴肉,肴肉切得很薄,粉红色的,看起来很
iconicon-uniE089"
>
iconicon-uniE023"
>。
陆帆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肴肉——肴肉果然很嫩,用筷子轻轻一夹就能夹断,吃起来肥而不腻,带着点酱油的香,还有猪蹄的胶原蛋白,嚼起来很有口感,一点都不柴。
他把肴肉蘸着醋吃,醋的酸让肴肉更嫩,也更解腻,好吃得停不下来。
“师傅,您家的肴肉是怎么做的啊?”
陆帆问,想起老奶奶做的糯米团子。
“做肴肉可麻烦了,”
王师傅说,坐在陆帆对面,“首先要选好猪蹄,要选新鲜的前蹄,肉多,胶原蛋白也多;然后把猪蹄洗干净,用刀把毛刮掉,再用清水泡两个小时,去掉血水;接着用盐、花椒、八角、桂皮、香叶腌三天,每天都要翻一下,让猪蹄均匀入味;腌好后,用开水煮,煮的时候要撇掉浮沫,煮两个小时,首到猪蹄软烂;最后把猪蹄放在盘子里,用重物压平,放凉了,切成片,就是肴肉了。”
他还跟陆帆说,做肴肉的关键在于腌制和煮制:“腌制的时候,盐不能放太多,不然会咸;也不能放太少,不然会坏;花椒和八角要选好的,才能有香味。
煮的时候,火候很重要,要用小火慢慢煮,不能用大火,不然猪蹄会煮烂,不成形;煮的时间也要刚好,煮太久会烂,煮太短会硬,我做了二十年了,才掌握好这个度。”
说话间,一个十几岁的男孩端着一碗面从里屋出来,递给客人,动作很麻利。
“这是我儿子,”
王师傅笑着介绍,“叫王小华,跟我学做面和肴肉,己经学了两年了,现在己经能独立煮面和切肴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