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小说网

第12章 咸齑大汤黄鱼一道菜的风骨(第6页)

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李师傅说,“只要阿拉还能动,就一首做下去,把老宁波的味道传下去。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咸齑大汤黄鱼是什么味了,都喜欢吃重口味的菜,麻辣的、油炸的,却忘了老祖宗传下来的鲜。

阿拉做这道菜,就是想让年轻人知道,老宁波的菜,不用重口味,也能很好吃,也能很鲜。”

陆帆吃着鱼肉,鱼肉很嫩,轻轻一抿就化了,带着海水的清甜;咸齑很脆,嚼起来有股淡淡的咸香;笋片很鲜,吸了汤的鲜,很好吃。

他想起陈阿公地图上写的“咸鲜合一”

,原来这就是宁波菜的灵魂——用最简单的食材,最朴素的做法,做出最鲜的味道,不迎合,不浮躁,坚守本真。

“李师傅,为什么说咸齑大汤黄鱼是宁波菜的风骨啊?”

陆帆问。

“风骨就是坚守,”

李师傅看着陆帆,认真地说,“阿拉宁波人,靠海吃海,黄鱼是海里的鲜,咸齑是地里的咸,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是咸鲜合一,就是宁波人的生活——不张扬,却很实在;不华丽,却很有味道。

这道菜,传了几百年了,不管时代怎么变,阿拉都坚守着老做法,坚守着老味道,这就是风骨。”

他顿了顿,又说:“现在很多菜,为了迎合顾客,变来变去,加这个调料,加那个添加剂,失去了本来的味道,就没有风骨了。

阿拉做咸齑大汤黄鱼,就像阿拉做人一样,要实在,要坚守,不能丢了本。”

陆帆点点头,掏出笔记本,翻开新的一页,钢笔的墨水快用完了,写出来的字有点淡,他用力按了按笔尖,继续写:

“咸齑大汤黄鱼,宁波菜的魂,也是宁波菜的风骨。

咸齑,是张阿婆老陶缸里腌了三个月的雪里蕻——选本地的菜,晒足一天的太阳,用粗盐码缸,压上青石板,不偷工,不减料,有股老宁波的咸香;阿婆的手,常年铲咸齑磨出老茧,却依然灵活,包咸齑的油纸,带着淡淡的桐油香,是老时光的味道。

黄鱼,是陈师傅凌晨从渔船上收的野生鱼——鳞片金黄,眼睛明亮,肉紧实,有海水的清甜;陈师傅杀鱼的刀工,几十年练出来的,刀刃贴着鳞片,轻轻一刮就掉,不伤到鱼皮;他给顾客称鱼,总多给一点,说“阿拉跟你投缘”

,是宁波人的实在。

李师傅做这道菜,用柴火灶,小火煎鱼,开水煮汤,五分钟火候——柴火的“噼啪”

声,是老灶台的节奏;煎鱼时不慌不忙,等鱼皮定型再翻面,是几十年的耐心;不加味精,只靠食材本身的鲜,是对老味道的坚守。

他手上的烫伤疤,是灶台前的勋章;他用了三十年的粗瓷碗,有裂痕却依然在用,是对传统的尊重。

张阿公说,这道菜有妈妈的味道,有小时候的味道。

原来,一道菜的风骨,不只是味道,还有情感——是阿婆对女儿的思念,是陈师傅对顾客的真诚,是李师傅对传承的坚持,是张阿公对童年的回忆。

宁波的鲜,是咸齑的咸,是黄鱼的鲜,是坚守的鲜。

这道咸齑大汤黄鱼,不仅有味道,更有风骨——是老宁波人的风骨,是中国菜的风骨。”

写完后,陆帆把笔记本收起来,他看着李师傅在厨房忙碌的身影,看着张阿公慢慢喝汤的样子,看着窗外老巷子里的烟火气——藤蔓上的紫花、青石板上的花瓣、老井边的阿公,突然明白,所谓“风骨”

,就是在浮躁的时代里,依然坚守本真,依然传承经典,依然把最简单的食材,做出最动人的味道。

离开“老宁波菜馆”

时,李师傅从厨房里拿出一个陶瓷罐,罐子是深棕色的,上面画着荷花,颜色有点褪了,“这是阿拉老伴年轻时画的,罐子里装的是咸齑,送给你,你回家也能做咸齑大汤黄鱼。”

他把罐子递给陆帆,又叮嘱:“记得要用野生黄鱼,要用开水煮,火候要掌握好,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做,不用心,做不出这个味。”

陆帆接过罐子,罐子里的咸齑透着淡淡的咸香,像老宁波的味道,像坚守的味道,像风骨的味道。

他抬头看着老巷子的天空,天空很蓝,飘着几朵白云,阳光透过藤蔓,洒在青石板上,像撒了一把碎金。

“谢谢李师傅!”

陆帆挥挥手,提着罐子,慢慢走出老巷子。

他知道,下一站要去绍兴,去拍黄酒和茴香豆,去感受鲁迅笔下的绍兴味道。

但此刻,他的心里只有这道咸齑大汤黄鱼——只有阿婆的陶缸、陈师傅的渔船、李师傅的柴火灶,只有老宁波的烟火气和风骨。

这些,都是他书稿里最珍贵的素材,都是中国美食最动人的灵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间谍的战争一人得道诸天谍影五年后我携三个幼崽炸翻财阀家族我在末日文字游戏里救世抗战从周卫国开始二道贩子的崛起震惊!开局一片地,暴击出奇迹盖世武神茅山后裔修真小赘婿第一序列我靠读书成圣人授徒万倍返还,为师从不藏私遮天:成帝的我回到地球当保安完美世界:开局融合重瞳至尊骨从玄君七章开始魔王追妻:纨绔妖神妃步步逼婚:抢来的老公修仙百艺蛮荒补天人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我缔造上古天庭的那些年征服原始人重生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