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不一会儿,小苏回复:“太好了!
我外婆肯定很高兴!
对了,记得尝尝季市的老汁鸡,我外婆说比扬州的盐水鸭香!”
陆帆笑着回复“好”
,然后拿出笔记本,继续写关于靖江蟹黄汤包的笔记:“靖江靠长江入海口,江鲜丰富,蟹黄汤包的灵魂在于‘鲜’——新鲜的长江中华绒螯蟹(三两以上雌蟹,当天拆,当天用)、新鲜的猪皮冻(熬煮三小时,无添加剂)、新鲜的鲜肉(本地猪的前腿肉,肥瘦比例3:7),缺一不可。
手工擀皮的韧劲(0.5毫米厚度,高筋面粉+猪油)、十八道褶的讲究(锁住汤汁,美观)、姜丝醋的搭配(去寒提鲜,老祖宗的智慧),都是靖江人对美食的敬畏。
周老板的坚守(继承父业,不忘初心)、老奶奶的回忆(与老伴的温情)、年轻情侣的甜蜜,让这笼汤包不仅有鲜味,还有人情味。
这才是靖江蟹黄汤包最动人的地方——不仅好吃,还有故事。”
他打开手机,把刚才拍的汤包制作视频、周老板的照片、长江的照片发了出去,配文:“靖江季市老街老季家蟹黄汤包,一口入魂的江鲜!
手工擀皮(0.5毫米),十八道褶,用的是长江新鲜雌蟹,汤鲜蟹香,配姜丝醋绝了!
地址:靖江季市老街第三路口,记得提张桂兰阿姨,周老板会给你留最新鲜的蟹!”
不一会儿,评论就多了起来:“看起来好香!
我下个月去靖江,一定去吃!”
“博主太会找了,上次我去靖江吃的汤包一点都不好吃,这次跟着你去!”
“请问可以快递吗?想吃!”
“周老板看起来好憨厚,这样的店才靠谱!”
陆帆笑着回复:“快递的话可以问周老板,他有保温箱包装,能保六个小时!”
收拾行李准备去常州时,陆帆特意在老季家买了两笼真空包装的蟹黄汤包——一笼给杭州的陈阿姨,一笼给自己。
周老板很仔细地包装,用两层真空袋,外面套着保温袋,里面放了两个冰袋,还给他一张加热说明:“水开后蒸五分钟,不能蒸太久,不然皮会破;吃的时候记得‘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别烫到嘴。”
他还送了陆帆一小瓶自制的姜丝醋,说:“回去加热汤包,蘸这个醋才够味,外面买的醋没这么香。”
陆帆付钱时,周老板多找了五块钱,说:“第一次来,算个见面礼,下次再来,我给你打九折!”
陆帆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心里暖暖的。
坐在前往常州的客车上,陆帆靠在车窗上,手里拿着那袋蟹黄汤包,心里想着刚才吃汤包的场景——周老板的憨厚笑容、王师傅娴熟的擀皮动作、刘师傅灵活的捏褶子手指、老奶奶温柔的回忆、年轻情侣的甜蜜,还有长江的壮阔、老街的热闹、蟹油的香气,这些都像电影一样在他脑海里回放。
他知道,接下来还有常州的银丝面、无锡的酱排骨等着他去探索,但靖江的这笼蟹黄汤包,会像扬州的大煮干丝一样,成为他旅程中最珍贵的记忆之一——因为它不仅有鲜美的味道,还有背后那些温暖的人和故事。
这些人和故事,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有温度的,它们会成为他书稿里最动人的素材,让他的书不仅有美食的介绍,还有人情的温暖。
客车路过常州界碑时,陆帆看到“常州欢迎您”
的红色大字,旁边画着一碗银丝面,面条细得像头发丝。
他想起小苏说的“常州银丝面细得像头发丝,煮在汤里不会断,鲜得很”
,心里充满了期待。
他拿出笔记本,在“靖江蟹黄汤包”
那页的后面,写下“常州银丝面”
五个字,旁边画了一碗细面条,然后笑着闭上眼睛,开始想象银丝面的味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