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刚走出面馆,就看到老赵的老伴儿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两个糯米团子,递给陆帆:“小伙子,这个你拿着路上吃,是我早上做的,跟你南京阿姨做的不一样,你尝尝,我们镇江的糯米团子是咸的,里面包的是咸菜和肉丁,也好吃。”
陆帆接过团子,心里暖暖的,跟老奶奶道谢,提着帆布包往西津渡古街走。
西津渡古街离大西路不远,步行十五分钟就到了。
古街的入口处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写着“西津渡古街”
五个大字,是用隶书刻的,字体苍劲有力,很有气势。
石碑的旁边有一棵老槐树,树干要两个人才能合抱,枝叶繁茂,像一把巨大的绿伞,遮住了阳光,树下有几张石凳,有几位老人坐在上面聊天,很悠闲。
陆帆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走,古街两旁的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的,白墙黑瓦,屋顶上挂着红灯笼,灯笼上写着“西津渡”
三个字,很醒目。
有些建筑的门口挂着“文物保护单位”
的牌子,比如“救生会”
“昭关石塔”
“观音洞”
,都是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建筑。
古街的路面是用青石板铺的,石板上有很多凹凸不平的痕迹,是常年被人踩出来的,有些地方还刻着花纹,虽然有些己经模糊了,却很有年代感。
路边有一家老书店,店面不大,门口挂着一块木质招牌,上面写着“西津渡书店”
,字体是黑色的,很简单。
书店里摆满了旧书和镇江的老照片,店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戴着老花镜,正坐在柜台后看书,很安静。
陆帆走进书店,拿起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西津渡以前的渡口,江面上全是船,有运货的,有载客的,挑夫们正忙着搬运货物,茶馆里坐满了人,很热闹。
“爷爷,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啊?”
他问。
店主放下书,笑着说:“这张照片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拍的,那时候西津渡还是重要的渡口,很多商人从这里过江,去扬州、南京、上海,所以这里很热闹,有茶馆、有客栈、有钱庄、有当铺,还有很多小吃摊,跟现在不一样,现在冷清多了。”
他指着照片上的一家茶馆,说:“这家茶馆叫‘望江楼’,以前很有名,很多商人都在里面谈生意,现在改成了一家咖啡店,虽然变了,但是老建筑还在,也算留住了老味道。
你要是喜欢老照片,可以买一张回去,留个纪念,十块钱一张,不贵。”
陆帆买了一张老照片,放进帆布包,跟店主聊了一会儿。
店主说,他以前是中学的历史老师,退休后就开了这家书店,卖旧书和老照片,想让更多人了解西津渡的历史。
“西津渡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唐代就有了,是重要的渡口,见证了镇江的兴衰,现在虽然不做渡口了,但是老建筑还在,老味道还在,值得慢慢逛。”
继续往前走,陆帆遇到一家卖蟹黄汤包的小店,店面不大,门口挂着一块红色的招牌,上面写着“镇江蟹黄汤包”
,字体是金色的,很醒目。
店主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正站在门口招揽客人,手里拿着一个蒸笼,里面装着刚做好的汤包,热气腾腾的。
“小伙子,来尝尝我们家的蟹黄汤包吧?”
姑娘笑着问,声音甜甜的,“我们家的汤包是镇江特色,比扬州的小,更鲜,里面的汤是用蟹黄和鸡汤熬的,咬一口,汤都能流出来,好吃得很。”
陆帆点点头,走进店里,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店里的装修很简单,墙上挂着一些镇江的风景照,有西津渡、金山寺、长江,很有地方特色。
姑娘很快就端来一笼汤包,蒸笼是竹制的,很小,里面装着六个汤包,每个汤包只有乒乓球那么大,皮很薄,能看到里面的汤汁,还冒着热气。
“小伙子,吃汤包要小心烫,”
姑娘笑着说,“先咬一个小口,把汤吸出来,再吃包子,不然会烫到舌头。
对了,还可以蘸点醋,我们家的醋是恒顺的三年陈酿,能提鲜。”
陆帆按照姑娘说的,拿起一个汤包,轻轻咬了一个小口,把汤吸出来——汤很鲜,带着蟹黄的香和鸡汤的醇厚,一点都不腥,温度刚刚好,不烫嘴。
然后他把汤包放进嘴里,皮很软,肉馅很嫩,混着蟹黄的香,好吃得停不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