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好吃!”
陆帆忍不住赞叹,“两种口味都好吃,传统的鲜,海鲜的香,各有各的味道!”
“很多老顾客都爱吃传统的,”
女摊主笑着坐在陆帆对面的小凳子上,手里拿着块抹布,擦着桌子,“他们说吃的是小时候的味道,比如隔壁的张阿公,每天早上都来买一个,说我们家的灯盏糕和他年轻时吃的一样,没走味。
但年轻人喜欢新鲜的,我们就想着加个海鲜味,一开始还担心没人吃,没想到卖得还挺好,现在每天能卖出去几十份海鲜味的——做生意嘛,不能太死板,要跟着市场变,但传统的手艺不能丢,比如面糊的磨制、火候的掌握,这些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变了就不是老李灯盏糕了。”
陆帆喝了一口鱼丸汤,汤是乳白色的,加了点葱花和醋,酸中带鲜,刚好解灯盏糕的油。
鱼丸大概有乒乓球那么大,颜色是淡粉色的,咬开里面是鱼肉的纹理,没有鱼刺,很Q弹,鲜得很,比他之前吃的速冻鱼丸好吃太多了。
“鱼丸也很好吃!”
他说,“里面的鱼肉很实在,没有掺淀粉吧?”
“没有!
纯鱼肉做的!”
男摊主刚好炸完一轮灯盏糕,走过来擦了擦手,“我们用的是瓯江的鮸鱼,这种鱼肉多刺少,肉质细嫩,最适合做鱼丸。
每天早上五点去码头买鱼,回来先去骨,再用刀背把鱼肉剁成糜,剁的时候要加冰水,这样鱼糜才细腻,有弹性,然后加一点点盐和料酒,顺时针搅拌上劲,这样做出来的鱼丸才Q弹,不会散。”
他说着,用手比划了一下剁鱼糜的动作,“以前我爸做鱼丸,都是用石臼捣,现在用机器绞,但最后还是要用手搅拌,机器搅不出那个劲,做出来的鱼丸不弹。”
陆帆看着男摊主的手,手掌很大,指关节有些粗大,手心有厚厚的老茧,那是常年握铁勺、剁鱼糜留下的痕迹。
他突然想起王阿婆的手,也是这样布满老茧,却灵活得很,能擀出厚薄均匀的麦饼皮,能包出不漏馅的麦饼——原来老手艺的传承,不仅是技术,更是手上的那份感觉,那份日复一日练出来的熟练和用心。
“我公公年轻时就在五马街做灯盏糕,”
女摊主接过话头,“那时候还是个小推车,没有店面,就在现在这个位置,每天推着车来,晚上再推回去。
我老公小时候就跟着公公学,第一次炸灯盏糕,把面糊放多了,炸出来像个小面团,硬得咬不动,公公没骂他,只是让他再试一次,说‘做手艺要耐下心,急不得’。”
女摊主笑着看向男摊主,眼里带着温柔,“后来公公年纪大了,就把摊子交给我们,一开始我们也怕做不好,砸了公公的招牌,每天都早出晚归,琢磨怎么把灯盏糕做得更好,慢慢的,老顾客也认可我们了,有的顾客从十几岁吃到现在,孩子都能自己来买了。”
这时,一个穿着蓝色校服的小姑娘跑过来,扎着个马尾辫,书包上挂着个小小的灯盏糕钥匙扣,一看就是老顾客。
“李阿姨,我要一个传统灯盏糕,加个鸡蛋!”
小姑娘的声音甜甜的,带着点孩子气,“我妈妈说今天让我自己来买,她说您家的灯盏糕加鸡蛋最香。”
“好嘞!
加鸡蛋!”
男摊主笑着应,从旁边的碗里打了个鸡蛋,磕在铁勺里,和面糊混在一起,“加鸡蛋更香,营养也足,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加鸡蛋。”
他动作熟练地做好灯盏糕生胚,放进油锅里,“你等两分钟,马上就好,别着急。”
小姑娘点点头,站在旁边,看着油锅里的灯盏糕,眼睛亮晶晶的,“我上次来买,您还夸我考试考得好呢,您还记得吗?”
“记得!”
女摊主笑着说,“你考了双百,阿姨怎么会不记得!
下次考得好,阿姨再给你多加点萝卜丝!”
陆帆看着这一幕,心里觉得暖暖的。
这就是老街的人情味,摊主记得顾客的喜好,顾客信任摊主的手艺,像家人一样亲切。
他掏出相机,想拍男摊主炸灯盏糕的样子,“李师傅,我能给您拍张照吗?我是旅行博主,想把您的灯盏糕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人知道温州的特色小吃。”
男摊主愣了一下,然后笑着点头,“可以啊,就是我手上有油,别把你相机弄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