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昭阳也在摇篮中沉入梦乡,小脸红扑扑的,像一朵初绽的花苞。
车子缓缓驶过跨江大桥,夕阳把江水染成金色,波光粼粼,如同无数细碎的记忆在水面浮沉。
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出版社发来的照片:伦敦书展现场,《灰烬之下的信》摆在主展厅中央,旁边是一块留言墙,密密麻麻贴满了便签纸。
编辑附言写道:“读者们用十几种语言写下同一句话??‘谢谢你们说出真相。
’”
我把照片给她看。
她睁开眼,望着那一墙五颜六色的纸条,久久未语,最后只说了一句:“原来,痛也可以成为桥梁。”
日子一天天过去,昭阳渐渐长大。
三个月时,她第一次发出“啊呀”
的声音;六个月时,她扶着沙发站了起来;八个月那天,她在院子里蹒跚迈出第一步,正好踩在那幅春联的横批上??“早安人间”
。
许雪晴拍下了这一幕,发到了朋友圈,配文只有四个字:“光已落地。”
而我也终于完成了《仁济巷纪事》的续篇。
这一次,我不再仅仅记录过去,而是写下了那些从灰烬中重生的人们如何生活:王婶开了间手工布艺坊,专门教失独母亲做娃娃;张伯的儿子成了消防员,在培训课上讲起父亲当年未能扑灭的大火;就连那位寄来日志的退休会计老人,也在临终前留下遗言:“请把我骨灰撒在仁济巷口,我想看着孩子们上学。”
书名定为《新生》。
发布会那天,来了很多人。
有记者、学者、普通市民,也有当年幸存者的家属。
当主持人请许雪晴发言时,她抱着已经会坐的昭阳走上台。
全场安静下来。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坚持要把这些事说出来?”
她环视众人,声音平稳却不容忽视,“是因为恨吗?不是。
是因为伤吗?也不是。
是因为,如果我们不说,就没人知道,曾有一群普通人,在黑暗降临的时候,选择了点亮自己。”
她低头亲了亲女儿的脸颊:“我希望昭阳长大后,不必亲身经历那样的夜晚。
但她必须知道,她之所以能安稳入睡,是因为有人曾在风雨中守望黎明。”
台下响起掌声,有人抹泪,有人默默举起手机录下这段话。
散场后,我在后台遇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
她拉着我的手,颤抖着说:“我是许承运的姐姐……我知道你恨我们家。
可我也想告诉你,弟弟临死前,每天都在抄写忏悔录,写了整整三大本。
他说,他不敢求原谅,只希望有一天,有人能把真相告诉世人。”
我愣住了。
许久,我才点头:“他已经说了他的部分。
现在,轮到我们说我们的了。”
她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去,背影佝偻却坚定。
清明节那天,我们去扫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