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如此,陛下总该满意了吧?”
奏疏由快马飞送入京。
经南京礼部润色补充,查无缺漏,上呈御览。
暖阁内,礼部尚书屏息静气,生怕再被皇帝将奏疏打回来。
好在永乐帝没说再议论,勉强点头通过。
提起御笔,在奏疏上批了个准字。
一个“准”
字,着实得来不易。
得到准信,两京礼部无不激动万分,抱头痛哭,泪如泉涌,连端茶送水的小吏都忍不住红了眼圈。
皇帝再不批,怕是部中老爷不得不挑战上古先秦的礼仪典章,不容易啊!
册封皇太子的仪式虽未举行,东宫仪仗俱已备妥。
比亲王制,略有增减。
香炉,香盒,旗幡,节髦幢,稍刀盾戟,圆伞方扇,令旗花鼓等,凡器具均为金,漆必为大红。
朱高煦身在北京,出入不再打亲王仪仗,但也没有马上行太子仪仗。
经过岁月磨砺,朱高煦性格未变,行事却日渐稳重。
南京官员尚无所觉,北京行部和边塞武将却深有体会。
“殿下愈发肖似今上。”
脱去一身傲慢之气,哪怕被驴踢了脑袋,朱高煦也不会再说出“天策上将”
之类缺心眼的话。
事实上,永乐帝朝议立皇太子时,他正挽起裤脚,在北京郊外军屯下田巡视。
金黄的麦田,齐刷刷的高粱,新奇的番粮,这一切的一切,比番邦使臣的歌功颂德更吸引他。
永乐帝压根不会想到,将朱高煦调往北京接待番邦使臣,他竟敢怠工溜号。
匆匆举办过一场宴会,其后再不见踪影。
番邦使臣丢给行部官员,自己跑到田里完成未尽的农耕事业。
秋收之时,朱高煦拎一把大宁杂造局新制的镰刀,下到田间收割稻麦。
不只他来,朱瞻壑也被带来。
按照朱高煦的话说,“孤的儿子怎能不识五谷,不晓稼轩?”
次子朱瞻圻尚在牙牙学语,也被下令抱到田间。
还在磨牙的娃娃,根本不知道亲爹在做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