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小说网

第十四章 项羽分封诸侯 刚愎自用纷争渐起(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三、分封具体安排(一)十八路诸侯分封详情1汉王刘邦:刘邦本应依据约定封关中,但项羽忌惮其势力,将他封于巴、蜀、汉中之地。

巴、蜀地势险要,交通不便,在当时被视为偏远之地。

项羽此举意在将刘邦困于一隅,难以有所作为。

而关中地区则被封给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位秦降将。

章邯为雍王,领有咸阳以西之地;司马欣为塞王,领有咸阳以东至黄河之地;董翳为翟王,领有上郡之地。

项羽希望他们能够阻挡刘邦出汉中,然而,关中百姓因章邯等降将导致秦军被坑杀等事件,对他们恨之入骨,他们的统治基础极为薄弱。

正如《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入汉中后,萧何劝他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

且言“天汉,美称也”

,为刘邦在汉中积蓄力量提供了精神支持。

2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章邯在巨鹿之战后投降项羽,虽为秦将,但已失去了关中百姓的信任。

司马欣曾有恩于项梁,在秦末官场中左右逢源。

董翳则是追随章邯投降之人。

他们三人虽被封王,但在关中的统治并不稳固。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后,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之计,轻易地突破了他们的防线,关中地区迅速落入刘邦之手。

3西魏王魏豹:原魏国贵族,其封地在河东地区。

魏豹在楚汉相争中立场摇摆不定,他曾一度归附刘邦,但当刘邦在彭城之战失利后,他认为刘邦大势已去,便又叛离刘邦,试图在项羽与刘邦两大势力间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他这种反复无常的性格,也反映了当时诸侯们在乱世中为求生存与发展而不择手段的普遍心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4河南王申阳:因率先攻下河南郡,又在黄河岸边迎接项羽而受封。

其封地战略地位重要,是连接关中与关东的要道之一,成为各方拉拢的对象。

申阳在受封后,本想凭借自己的封地优势,在楚汉相争中坐收渔翁之利,但在刘邦势力逐渐强大后,他也难以独善其身,最终被刘邦所灭。

5韩王韩成:虽为韩王,但项羽因韩成的谋士张良辅佐刘邦,且对韩成势力有所猜疑,将其迁至远离韩国故地的地方,后又杀之,改立郑昌为韩王。

这一举措引起了韩国旧臣的强烈不满与反抗。

张良一心辅佐刘邦,为刘邦出谋划策,以报项羽杀韩成之仇。

例如,在刘邦与项羽的多次交锋中,张良的计谋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下邑之谋”

,为刘邦扭转战局奠定了基础。

6殷王司马卬:原赵国将领,因平定河内郡有功受封。

其封地处于赵、魏、楚等国交界,地缘政治复杂,时常面临各方势力的压力与渗透。

司马卬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周旋于各诸侯之间,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战争的泥潭。

7代王赵歇:原赵王,在项羽分封后被徙至代地。

代地偏远,经济相对落后,但赵歇在当地仍有一定的号召力。

在后来的诸侯纷争中,陈余迎回赵歇,复立为赵王,赵国又成为楚汉相争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参与了多次战役,如井陉之战中,赵国军队与韩信所率汉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8常山王张耳:因跟随项羽入关且素有贤名,被封为常山王,领有原赵国的大部分肥沃土地。

他与陈余曾为刎颈之交,在反秦战争中并肩作战。

然而,在分封时,张耳被封王,而陈余仅被封为侯,两人因利益分配不均反目成仇。

陈余心中怨恨,便联合田荣等诸侯反对张耳,引发了诸侯之间的一场混战。

这也充分体现了在利益面前,所谓的友情是多么的脆弱。

9九江王英布:项羽麾下猛将,作战勇猛,以军功受封。

其封地在淮南地区,拥有较强的军事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诸天谍影焚天龙皇开天录谍影风云狼牙兵王步步生莲全职高手之世邀赛同人五年后我携三个幼崽炸翻财阀家族魔王追妻:纨绔妖神妃我在春秋不当王大魏霸主谍海风雷太古神王正道潜龙武动之武祖再临龙抬头武道成圣:从皇家禁地开始诸天最强万道钓皇时间循环:开局就被六扇门抓捕我在民国当道士二道贩子的崛起无限邮差江山美人志绝色魔妃倾天下青云路:胜天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