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众人闻言苦恼蹙眉,五官皱成一团,无奈地叹息道:“可是不用戏剧,咱们就是将许诺的条件白纸黑字地给百姓写出来,百姓不认字,也不会相信我们啊!”
林舒娘担心的就是这个,她思索半晌,忽地灵光乍现,拍手道:“用戏曲班子演,百姓不愿意相信,那我们不叫百姓知晓,咱们自己伪装成普通人,将要传达的消息藏在戏里,自己演,这不就好了!”
其余人满眼迷惑,不解地挠头道:“我们自己演?”
林舒娘重重地点下头,解释说:“我们伪装成逃难的流民,用一场戏展示给民众看,借难民之口,诉说幽州新貌和好处,并说其他地方的人纷纷赶赴幽州,名额有限,错过了以后再没有机会,百姓自然紧张,想着别人都去,不会有问题,我们的计策即可达成目的。”
大家思考良久,互相对视一眼,看清对方眼里的犹豫,最后大家统一意见道:“我觉得可以,那咱们现在就写戏折子,看下如何扮演,能让百姓清楚了解,又不会识破咱们的身份,自然而然接受。”
林舒娘见大家都同意,对下一步计划明晰些许,所有人忙活起来,开始编写即将扮演的戏折子。
首先是扮演身份,林舒娘定位为逃难的难民,用各种借口跟百姓搭话,不着痕迹的透露出自己目的。
她们可以自称邻村友人告诉她们大家都逃去幽州,不仅有吃有喝,管理幽州的忠义军元帅还给分地,无法下地干活,也可以在城里帮工,吃穿住行皆有保障,那边紧缺人手,故而身份不计,只要有手有脚,就能在幽州活下去。
再等一段时间,幽州不需要人了,她们再去也晚了,白白错过大好机会。
众人编写搭话的契机,有一家几口人上门讨水喝的,也有闹出大动静,在人多的地方上演一出争执好戏的。
毕竟百姓爱看热闹,尤其大打出手,争执不下,抓得脸花,衣服破烂,打架越激烈越好,围观百姓聚集必然不少。
不仅是围观,还呼唤亲友赶赴而来,一起看热闹,闹完结束,百姓回去吃饭,还要议论此事,足以让每家每户全都知道。
林舒娘灵机一动,决定先安排零散几人路过讨水,跟百姓闲聊,但是只说去幽州,问原因便躲躲闪闪,闭口不言,提高百姓的好奇心,引导百姓发觉问题,心底存疑。
而后再在当地上演亲人反目的戏码,解开百姓心中疑惑,被讨水喝的百姓惊觉发生不得了的事情,原来前几天那些人都是去幽州过好日子的,难怪藏着掖着,支支吾吾不肯说。
一场连续不断的戏完整演下来,就是对幽州没兴趣的人家也能知晓,脑海里存留印象,未来走投无路时,百姓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幽州。
林舒娘为自己的想法点赞,紧忙跟大家说,串联起每段戏,前面故意卖关子,吊起百姓的胃口,过几日再解开疑惑,让百姓自己琢磨明白,更有效果。
众人都觉得不错,重点放在后面的争执戏码,当前戏本子唱得最多的就是贤妻与薄情郎,以及婆媳矛盾,大家决定以此作为切入口。
交稿日期到,林舒娘看了大家写的争执戏,有写贤妻不堪重负孤身一人逃出家,前往幽州的,未料婆家蛮横,带人追捕,这位可怜的小娘子只能祈求村民帮忙掩藏。
如果村民帮忙,等追人的队伍轰隆隆如雷般的大嗓门,在人多的地方高声放狠话,引得周围人注意,她们没找到人,从村里追出去,这个逃跑的娘子就出来感激村民,并讲述原因。
倘若村民不帮忙,正合她们之意,上演一出抓逃妻的戏码,追人队伍气焰嚣张,挥舞鞭子吓唬人,这逃跑的娘子就英勇站出来讲述幽州多么多么好,宁死也不回去。
纠缠半天,最后查看周边围观百姓的反应,顺势选择大众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结局,婆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幡然悔悟,婆媳重修旧好,共同前往幽州。
若百姓愤怒情绪浓重,则不和解,闹完带人离开,多种结局皆有,就看围观百姓是什么态度,大家随机应变。
不然可能会出现百姓误以为真,冲上去解救可怜媳妇,跟她们动起手,引起误会就不好了。
另外也有写姐妹反目成仇,或亲人因得罪有权有势的人家,尽数亡故,自己没有办法,只得前往幽州寻求庇护,并期望在那里站稳脚跟,日后杀回来,为亲人报仇雪恨。
不论内容如何变换,形势上都是一方逃跑,另一方追捕,前者弱势可怜,后者则嚣张跋扈,蛮横无理,拉满百姓的厌恶情绪。
林舒娘将大家的戏本子出来,尽量修改对话至普通朴素模样,减轻做戏成分,有些地方太明显,根本不像普通百姓日常生活里会说的话。
改完戏本子,各自角色和台词也清楚,林舒娘请大家共同传阅,选取最好的三个本子,作为首先试验戏本,而后检查是否有所遗漏和需要再次斟酌修改的地方。
等大家都觉得没问题,林舒娘决定在江州附近试验,她们领取各自想演的角色,背台词,秘密在院子里排练一番,过段时间就出去表演。
林舒娘背词很顺溜,她选择婆媳矛盾小媳妇戏本,其他人选出一个恶毒婆母做追捕队伍的首领,三姑六姨紧随其后。
起初扮演时,大家都放不开,说话没有气势,看着身边好友的脸,纷纷忍不住笑出声,面对面,有些尴尬。
待排练的次数一多,众人就麻木了,说词练成本能反应,睡觉说的梦话都是台词。
大家排练熟练,林舒娘带领众人去往附近的献县试验成果。
第一波人乔装改扮,上门讨水喝,在百姓问话时,她们呆愣一下,捧着碗,眼光闪烁,有些回避道:“我们去幽州……投亲的,对,是去幽州投亲的!”
老妪本来只是随口一问,忽见她们反应变得奇怪,不禁心里嘀咕两句,投去疑惑的目光。
而讨水的这些女子将是生怕她追问,喝完水,归还碗,感谢几句,忙不迭背着包袱跑开。
老妪看得更加迷惑,拿着碗回屋,跟儿媳说:“方才过来几个怪人讨水喝,问她们,她们竟是往幽州投亲去。”
儿媳惊诧道:“幽州?不是叫北狄人占去好多年,那边哪来的亲人?”
“我也是奇怪啊,幽州哪里有梁国人,而且几个女子上路,也不怕遇到匪盗,我问她们去何处,她们支支吾吾半天,起先还不想说哩。”
老妪转身放碗,对那几个女子的话表示存疑。
儿媳想起之前大家广泛议论过的事情,说道:“听闻忠义军元帅徐茂打败北狄,拿回幽州,难道她们是去投奔忠义军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