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
原因就在于在冷战时期“脱离阵营”
,但胜利的一方却是西方。
也就是说,“功劳”
不是法国的,欧洲也不是法国的。
于是,浪漫的法国人又来了一次“华丽转身”
。
萨科齐上台后的法国彻底抛弃了戴高乐主义,转而于2009年重新加入了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
而此后发生的一件事却使法国的“功利主义”
暴露无遗。
也使美国对法国是既利用又警惕。
法国是2009年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的,而2011年就发生了北约轰炸利比亚并推翻了卡扎菲政权的国际大事件。
对于法国在北约轰炸利比亚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西方一直忌讳提起。
但多年后,由于反对马克龙提出的组建欧洲军计划,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以嘲讽的口气透露了北约当年轰炸利比亚,强行介入利比亚内战的“真相”
。
根据斯托尔滕贝格的说法,当年并不是北约想推翻卡扎菲,而真正想推翻卡扎菲政权的是法国和萨科齐。
当时,北约尚处于“犹豫不决”
之时,是法国率先轰炸了的黎波里。
而北约为了体现出内部团结,也就不得不对利比亚大打出手了。
显而易见,斯托尔滕贝格既是在嘲讽法国实力不济,也是在暗示法国“绑架”
北约的“功利主义”
行为。
自那时候,美国也开始怀疑法国重返北约的动机,并对法国实施了警惕又打压的策略。
基于此,法国又一次萌发了退出北约的想法。
有人曾评价法国说,自拿破仑之后,特别是普法战争之后,法国人的“高傲”
就“变了味道”
,已经不是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欧洲领导者。
而每当历史节点时期,浪漫主义就会转化为“功利主义”
。
当然,名义上是“独立自主”
,而实质上则是缺乏担当。
这样的法国自然难以成为欧洲的真正领导者。
一战后如此,二战初期如此,冷战中亦如此。
他们总是让自己看起来很强大,也表现的很傲慢,可偏偏就是没啥人乐意理他们,他们可以在北非搞一些小圈子,大家当看不见,大拿也仅止于此了。
高卢人的别扭,可不仅仅体现在针对国际事务上,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
比如高卢人都不太:()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