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董侍兵临城下,看城上毫无动静,便让赶死队临时改行为拆迁组,到城外的民宅里拆房取梁,想把这些木头集中堆放在城门,放火焚烧。
正当他们忙的热火朝天,城门突然大开,李兼率领守城将士呐喊着冲出城来,董侍和他的敢死队毫无防备,被杀的尸横遍野大败而逃。
经过两次战斗,李希烈的淮南美梦至此结束。
他东怕曹王李皋,南惧刺史李兼,从此不敢再有窥探江、淮的想法。
进入到二月,不甘心的李希烈又带领五万人,把宁陵(河南商丘宁陵县)团团包围起来,并掘开运河引水灌城。
濮州(河南濮阳范县)刺史刘昌亲率三千人入城,坚守不退。
刚刚投降李希烈不久的滑州刺史李澄,受到德宗罪己诏感化,秘密上表请求归顺,德宗许诺由他担任汴滑节度使。
李澄不敢泄露,表面上仍对李希烈非常顺从。
李希烈却对李澄起了疑心,一边安排六百个义子干儿到白马(滑县东)戍守,严密监视李澄;一边征召李澄发兵进击宁陵,试探他是否忠诚。
李希烈这招很阴险,只要李澄与宁陵唐军交手,势必会有伤亡,那么背叛大唐的罪行就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不由李澄今后不死心踏地的归服。
可李澄也不是白给的主儿,他行伍出身,这些年见惯了阴谋诡计,历练出一身随机应变的本领。
接到李希烈的指令,他立刻率军会同李希烈的六百义子干儿共同出发,行至石柱,天色已晚,全军扎营休息。
夜半时分,李澄部下佯装受到惊忧,裹挟着六百义子干儿烧营逃遁,沿途挑唆诱惑他们抢劫剽掠。
淮西军本就半军半匪,遇到这种美事自然毫不客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李澄遂以约束部众、维护治安为名,将他们一一拿下,未加审讯便全部处斩。
事后,李澄把此事添油加醋的上报给了李希烈,称他们目无军纪,打着您干儿子的名义胡作非为,实在有损我大楚脸面。
李希烈又气又急,却找不出罚治李澄的任何理由,只得暗自吞下这个哑巴亏。
此时,宁陵已被淮西军围攻四十余天。
刘昌亲自上阵,同守城将士一道顽强抗击,连盔甲都没有脱过,早已疲惫不堪。
危难之际,一支数千人的精锐利用夜色掩护,悄然从对岸游过汴水,进入宁陵。
这支精锐来自镇海军(驻升州、今江苏南京,辖升、润、宣、歙、饶、江、苏、常、湖、杭十州),节度使韩滉是中唐的大画家、诗人,也是德宗时期继韦皋、张建封后第三个文武兼具的牛人。
李希烈进犯河南,韩滉派所部将领王栖曜率军支援宣武军作战。
王栖曜带的这支部队,是当时与昭义步兵齐名的江南劲旅——“宣润弓弩手”
——宣,即宣州,今安徽宣城;润,即润州,今江苏镇江——其成员全部手持强弩,射程远、精度高。
宋朝诗人陆游曾在《水亭独酌十二韵》一诗中写道“荆楚多剑客,宣润富弩手”
,足可看出其名声之大、战力之强。
第二天,正当李希烈悠闲的安坐营帐观战,静候宁陵城破佳音,突然一支弩箭带着强烈的呼啸声破空而至,直接射穿了他的营帐。
身处淮西的李希烈自然知道这支弩代表的是什么,大惊失色的说:“不好了,宣润弩手到了!”
立刻解围离去,宁陵得以保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