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洛阳,大将军府。
“十常侍欺人太甚!
陛下病重,彼等竟敢封锁宫禁,连本将军都难见天颜!”
何进声音沉闷,在这间密不透风的室里撞击回荡:
“此等阉竖,祸国殃民,不除不足以平天下愤慨!”
...
春风拂过南中大地,稻穗初扬,田垄间蛙鸣如鼓。
义州城外的公田上,农人弯腰插秧,动作整齐划一,仿佛不是在种谷,而是在书写一部无声的史书。
远处山道上,一辆牛车缓缓行来,车上堆着竹简与木箱,几个少年随行护送,衣衫虽旧,却整洁如礼。
这是守心书院迁藏后的第三年。
自晋军入蜀、刘禅降晋以来,中原王朝更迭如走马灯,而南中却如深潭静水,波澜不惊。
朝廷的诏令到了这里,常要等三个月才有人拆开;官吏派任,十有八九不愿前来。
可百姓并不慌乱,他们依旧每月初一召开乡议会,每季举行一次“耕贤评骘”
,将一年来勤于农事、教化乡里的长者记入《耕贤榜》,刻碑立于村口。
那把铁斧,仍立在原处。
只是如今,它已被一圈低矮石栏围起,上面搭了青瓦小亭,名曰“守心亭”
。
每逢春播秋收,孩童们都会自发前来清扫,放一碗新米、一束野花。
有个六岁女童曾问母亲:“牛爷爷真的用这把斧头劈开了大山吗?”
母亲笑着摇头:“他劈开的不是山,是人心。”
这一日清晨,孟琰拄杖立于书院旧址的断墙前。
十年前那一场大火烧尽了府衙文书与兵册名籍,唯独三类典籍被秘密藏入后山溶洞:《耕贤榜》记录德行,《谏议录》留存民间疾苦,《乡议会纪要》则详载每一项公共决策的过程与异议。
如今,这些卷册正由新一代“边塾”
弟子逐字抄录,准备传往交州、?柯乃至更南的俚僚部落。
“老师。”
一名青年走近,手中捧着一封泥封信笺,“成都来了消息,说是晋廷欲设‘南中都护府’,派员巡察,不日将至。”
孟琰接过信,未拆。
他望向东方,朝阳正从山脊升起,照亮层层梯田,宛如金鳞铺地。
“他们终于坐不住了。”
他轻声道。
青年皱眉:“若晋官强征赋税、征发徭役,我们该如何应对?”
孟琰转身,目光沉静:“我们早已没有‘应对’二字。
我们要让他们明白,治理不是命令,而是共识。”
话音未落,忽听远处钟声响起??那是紧急议事的信号。
不多时,一名守耕队长快步奔来,额上带汗:“乌蒙部急报!
晋使入境,未经通报便强征三十头耕牛,还拘押了两名拒绝交出粮仓钥匙的老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