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工匠们敲锣打鼓,庆祝这一时刻;丽正门外的百姓也围过来看热闹,对着角楼啧啧称赞。
角楼高耸入云,屋顶的“十字脊”
错落有致,飞檐上的走兽栩栩如生,阳光洒在角楼上,木料的纹理泛着温润的光,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李老栓拿着曲尺,站在角楼前,陈墨陪在他身边。
“春儿,角楼成了,你看到了吗?”
李老栓对着角楼轻声说,声音里满是温柔,“你刻的尺寸都对,这角楼,比咱们父子俩想象的还要壮观。
爹没让你失望,你给爹的曲尺,爹还好好收着,以后做木匠活,爹就用它。”
就在这时,陈墨手里的银汤勺突然泛出棕色光晕,这次光晕里的青年身影格外清晰——李春穿着青色的工匠服,手里拿着曲尺,对着李老栓深深鞠了一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然后身影渐渐淡去,消失在光晕里。
银汤勺的光晕也随之散去,只留下一阵浓郁的荞麦饼香气,那香气里,没了之前的遗憾,只剩满满的温情和工匠的坚守,像宫城角楼的飞檐,坚定而温暖。
“春儿……春儿走了……”
李老栓看着光晕消失的方向,又摸了摸手里的曲尺,眼泪又落了下来,可这次的眼泪里,没有了悲伤,只有释然和欣慰。
他知道,李春看到角楼完工了,看到父亲好好的,终于可以安心地走了。
陈墨撰写《味魂录》:笔墨间的匠心回响
那天夜里,陈墨回到李老栓为他安排的小房间,桌上摆着一盏油灯,灯芯跳动着微弱的光,映得他面前的《味魂录》格外清晰。
他翻开本子,前面几页写着泉州港的葡萄糕、杭州的桂花糖粥,字迹里满是对爱情、师徒情的敬佩。
现在,他要写下大都丽正门的荞麦饼,写下李老栓和李春的父子情,写下那份藏在营造技艺里的匠心传承。
他先从荞麦饼的做法写起,笔尖落在纸上,脑海里却浮现出李老栓烙饼时的样子:他站在鏊子前,手里拿着擀面杖,慢慢擀着面团,动作熟练而沉稳,靠窗的小桌上放着给李春留的荞麦饼,阳光洒在他的脸上,眼神专注而温柔,仿佛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
“荞麦饼,取北方荞麦粉五斤,加温水揉至面团光滑,醒面一个时辰,撒白芝麻半两,擀成圆饼,鏊子文火烙至两面金黄……”
他一边写,一边想起李老栓说的,李春生前最爱带荞麦饼去工地,总说“荞麦抗饿,能多干会儿活”
;想起李春在工地上拿着荞麦饼,一边吃一边琢磨木料尺寸的样子。
陈墨的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心里却有些发酸——李春带荞麦饼去工地,哪里是只为了抗饿,分明是想把父亲的牵挂带在身边,让父亲的爱陪着自己完成每一项工作。
写到“鏊子文火烙至两面金黄”
时,陈墨的笔顿了顿,眼前突然闪过两幅画面:一幅是李老栓和李春坐在自家的小院里,李春拿着刚做好的曲尺,递给李老栓,两人一起吃着荞麦饼,笑得格外开心;另一幅是李春在角楼工地上,手里拿着荞麦饼,一边吃一边对着曲尺琢磨,眉头微微皱着,眼神却满是坚定。
陈墨的眼眶有些发热,他突然明白,这荞麦饼的方子,哪里只是简单的食材配比,分明是李老栓和李春的父子密码,每一个步骤,都藏着他们的牵挂与匠心。
他赶紧擦了擦眼睛,继续往下写,字迹却比之前更重了些,像是要把这份温情和坚守,牢牢地刻在纸上。
写完做法,陈墨开始写李老栓和李春的故事。
他先写李春跟着李老栓学木匠活的场景,“李春蹲在院子里,手里拿着刨子,认真地刨着一根木料,李老栓站在一旁,手把手地教他,阳光洒在父子俩身上,温暖而明亮”
。
写到这里,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父亲教他记录美食方子的样子,父亲也是这样耐心,这样认真。
他突然觉得,李老栓对李春的爱,和父亲对自己的爱,一模一样,都是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手艺、匠心、牵挂,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
写到李春从角楼上摔下来时,陈墨的手忍不住颤抖起来,笔尖在纸上划出一道长长的痕迹。
他仿佛能看到当时的场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