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飞机伴随着一阵沉闷的轰鸣,轮胎与跑道接触发出轻微的摩擦声,机身微微震颤,最终缓缓停稳在华东某枢纽机场。
舱门打开,一股湿润而微凉的空气瞬间涌入,带着江南初冬特有的、若有似无的潮意和清冷,扑面而来,像一张无形而细密的网,将风尘仆仆的旅人轻轻包裹。
沈知时随着人流站在舷梯上,脚步不自觉地顿了一顿。
他微微仰头,闭上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肺叶间仿佛还残留着波士顿干燥清冽、带着大西洋自由不羁因子的空气,此刻却被这片熟悉又陌生的故土气息温柔而坚定地取代、融合。
那是一种复杂的味道,混杂着泥土的微腥、植物清冷的呼吸,以及城市边缘工业区隐约传来的、属于快速发展时代的特殊气息。
他的呼吸节奏,在这片深沉的土地脉动里,不着痕迹地调整了一下频率,试图去贴合,或者说,去重新感受这片土地的韵律。
他没有选择直接回到那个位于京市的、承载了太多期待与压力的家,也没有立刻前往国家遥感研究院的驻地报到。
只是拖着那个陪伴他远渡重洋、边角已有些许磨损的黑色行李箱,步履坚定地径直转乘了下一班高铁,奔赴他为自己亲手选定的新坐标——位于江浙沪核心区域、以创新活力与数字经济闻名的H市。
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亦非意气用事。
在回国前长达数月的时间里,他已通过一系列严格而复杂、有时甚至堪称煎熬的评审与内部流程,悄然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变动。
他以“高级访问研究员”
的身份,从那个象征着权威与传统的国家级研究殿堂,借调至新生而充满野性的“之江智能感知与空间信息创新研究院”
(简称之江研究院)。
这并非简单的岗位调动,更像是一次备受瞩目的、“国家队”
与“地方尖兵”
的强强联合尝试。
之江研究院背靠地方顶尖高校和雄厚的产业资本,聚焦于遥感、人工智能与城市科学的前沿交叉应用,风格锐意进取,机制灵活,充满了一种打破常规的活力。
而国家研究院则意在输出核心技术与高端人才进行深度赋能,共同探索国家级战略力量与地方创新平台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沈知时凭借在MIT参与复杂国际合作项目取得的耀眼成果,以及在原单位积累的扎实业绩和良好口碑,顺理成章地成为首批被选派的骨干之一,肩负起牵头组建并主持“城市空间智能感知与模拟联合实验室”
的重任。
这既是事业上一次极具挑战性的新台阶,更是他处心积虑为自己选择的、一个远离原生家庭物理和心理双重压力的“缓冲区”
。
一小时的高铁距离,恰到好处——既不至于遥远到被诟病为逃避,又足以在他与锡市那个家之间,构筑起一道必要的、可供喘息的心理屏障。
当这个消息通过越洋电话,最终传回京市的家中时,听筒那端父母的声音,起初确实流淌着一种符合他们身份与期待的、矜持的“满意”
。
“嗯,知时,这个调动安排得不错。”
父亲沈明远的声音通过电流传来,隔着太平洋,依旧沉稳有力,带着惯有的、不容置疑的权威感,仿佛在宣读一份经过深思熟虑的评估报告,“之江研究院是省重点布局的新型研发平台,资源集中,政策支持力度大。
这说明部里和院里对你很重视,是把你放在关键位置上历练。
要珍惜机会,做出成绩,不要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培养。”
在他那如同精密棋盘的思维里,这属于体制内可控的、且有前途的流动,物理距离的适度拉近,反而更便于他日后“关注”
和“引导”
儿子的发展轨迹。
母亲周雅茹的声音则带着事业女性特有的干练与不容置疑的利落,语速稍快,如同她处理公务时的节奏:“H市很好!
区位优势明显,经济活力强,发展潜力巨大。
离家也近,往来方便。
知时,这说明你的能力和价值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