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他必须为自己,走出一条路来。
他亲手、决绝地掐断了所有可能与沈知时产生“物理联系”
的途径——不再送花,不再向任何可能认识他的人打听消息,不再费心制造任何看似偶然的“巧合”
,连同那个唯一可能被对方知晓、并曾存有一丝渺茫希望的旧手机号码,也一并彻底销毁。
然而,切断有形的联系相对容易,真正要将那颗早已在年复一年的默然注视中,深深镌刻上对方名字的心脏恢复空白,却难于登天。
有时,在深夜里终于完成一个极其繁复的参数化建模后,精疲力尽的他会蜷缩在图书馆二十四小时开放区那个角落的、皮革已有些磨损的旧沙发上,像是寻求某种慰藉般,疲惫地刷着国内的新闻网站或学术动态。
手机浏览器里,他设置了几个极其特定的关键词推送提醒:“武汉大学遥感”
、“大学生遥感竞赛”
、“沈知时”
(他甚至不敢只设“沈知时”
,怕被无用的信息淹没)。
偶尔,真的会有零星的消息跳出来,像一颗小石子投入他早已沉寂的心湖,漾开一圈圈微不可察、却真实存在的涟漪——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团队荣获全国高校遥感应用创新大赛最高奖金奖!”
“优秀论文作者沈知时专访:用遥感数据丈量山河脉络,以智能算法描绘未来图景。”
新闻的配图里,沈知时穿着熨帖整洁的白衬衫,打着领带,站在明亮的领奖台上,手捧镀金奖杯与烫金证书。
他对着镜头微笑,眼神清澈、笃定,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与自信,聚光灯从侧面打来,仿佛为他周身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边。
依旧是那样意气风发,遥不可及,仿佛他们之间隔着的不是大洋,而是整个星河。
林叙盯着手机屏幕上那张被压缩后略微模糊却依然熟悉的笑脸,手指悬在冰凉的屏幕上方,久久没有动作。
图书馆窗外是波士顿沉沉的、漫无边际的夜色,室内暖气很足,却只有他这一隅还亮着微弱的、孤独的屏幕光,映着他没什么血色的脸。
过了许久,久到屏幕自动暗了下去,他才重新用手指点亮,然后用冰凉的指尖,极轻、极缓地、小心翼翼地触碰了一下屏幕上那张笑脸的位置,仿佛怕惊扰了什么。
“恭喜你。”
他对着寂静的空气,用几乎听不见的、带着一丝沙哑的气音呢喃,尾音轻飘飘地消散在图书馆特有的书卷气与沉寂里。
他会默默地将那张或许并不清晰的新闻图片保存下来,加密存进手机里那个名为“StarLog”
的隐藏文件夹。
Star,星辰;Log,航行日志。
这是他为自己保留的,关于那颗遥远星辰的、寂静的私人航行记录。
他不再向前方的星辰寄出任何微弱的讯号,但他的世界深处,永远为沈知时保留着一块小小的、安静的、布满时光尘埃却依旧无比珍贵的区域,如同一个永不对外开放的纪念馆。
日子在无数张工程图纸、精细的物理与数字模型、以及一行行冰冷的代码之间缓缓流淌,看似重复,实则暗流涌动。
林叙的生活,在巨大的学业压力与深入骨髓的孤独感中,竟也一点点、蹒跚着走上了属于他自己的轨道。
林叙的细致、严谨、扎实的技术功底以及在复杂系统中发现关键问题的敏锐眼光,逐渐被几位要求严苛的教授留意到。
他开始被推荐进入更核心、更具挑战性的联合设计小组,接触真实的、规模庞大的城市更新与未来社区构建项目。
他凭借出色的独立研究潜力与已经崭露头角的学术成果,成功申请到MIT建筑与规划学院的直博名额,成为建筑与城市系统实验室(CityFormLab)的核心研究员之一。
甚至开始带领低年级的本科生,协助教授组织大型的城市模拟与更新计划工作坊,并因为其在特定领域的深入见解,偶尔会被邀请在相关的线上国际研讨会上担任嘉宾发言。
生活依旧像一根始终绷紧的弦,忙碌得几乎没有喘息之机,但他的专业能力与价值,开始得到迟来却坚实可靠的认可。
而最大的变化,悄然发生在他的内心——他正在艰难地、一点点地、学着“不再讨好”
,学着建立边界,学着为自己发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