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他们过了这么多年没有电的日子,也没有觉得没电有什么不便的。
“山上的桐油果子也不知道有多少,捡点桐油果子回来榨灯油,用油灯不是一样能看见东西,再说了,到晚上就上床睡觉了,谁还在晚上做事情不成?一个月一毛五,一年就有两块钱了,有这两块钱,我不如买几斤肉吃,给家里娃儿们买件衣裳穿!”
这样的想法,还是村里普遍的想法,尤其是施、胡、万三个山脚下的村子,村民们统一对通电不是很感兴趣。
他们自己对通电不敢兴趣,却对许家村和江家村通电很感兴趣,都很好奇许家村和江家村通电是什么样子。
不光是他们好奇,隔壁建设大队和和平大队也都好奇的不行。
和平大队离的远,也就大队长和生产主任过来看了一下,建设大队就在许家村隔壁,不光大队里的干部们白天来江家村的水电站看热闹,连带着几个知青下工后,都绕着堤坝过来看热闹,他们也想通电。
他们每天晚上都要电灯熬油的看书,对电灯的需求更大,现在临河大队能通电,他们就更羡慕插队在临河大队的知青们,也更想快点参加临河小学招老师的考试,考到临河大队来了。
其实许凤台家也不想通电的,他家里有菱角船,除了旱灾三年期间,桐油树都干死了那三年,他没榨桐油外,之后的每年他都会榨桐油果子来给家里木船木盆刷桐油,晚上有什么事,也可以点桐油灯,自觉家里不需要用电。
哪怕他现在已经是入了级的国家干部,一个月有十二块钱的工资和票证,他依然精打细算的很。
可他一向听许明月的话,觉得妹妹说的话一定是对的,妹妹让他通电,他也就二话没说,登记在了要通电的住户名单上。
大队里的其他干部们自不必说,都是大队干部,别人家都通了电,只有他家不通电,像什么话?
之后就是大队部和临河小学。
给临河小学通电的时候,又产生了一些问题。
大队部的部分干部们觉得,临河小学可以通电,但没有必要每个教室都通电。
临河小学四十多个教室,按照这时代的‘灯泡制’来算的话,即使瓦数最低的十五瓦灯泡,每个月也要六七块钱的电费!
六七块钱,都快赶上大队部很多干部的半个月工资了!
原本建设临河小学,就已经花掉了大队部很多的钱了,现在又要每个月花这么多电费,自然是要遭到大队部大部分干部的反对的。
第272章 第272章可这一回,老校长却强……
可这一回,老校长却强硬的很,许明月说要给每个教室都通上电,老校长就要通电!
在老校长看来,临河小学建在了他们许家村,那就是他们许家村的学校,现在学校的一切支出都是大队部在承担,那为啥不不通电?反正这钱不花在学校,也是要花在别的地方的,花在哪里不是花?
许明月也说:“主席说过,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主席说没说过这句话许明月不知道,在座的其他大队干部也不知道,反正许明月说主席说过,那就是主席说过了:“主席又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教育孩子,培养人才,就和我们大山里种树一样,是重中之重!”
老校长听许明月这么一说,坐在大队部的会议室主位上,猛地一敲拐杖:“对!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你们一个个的也别眼皮子钱,舍不得花这点钱,你们也不想想,你们在座的谁家没孩子?没孙子?今后子子孙孙后代都是要在临河小学读书的!
给学校多花点钱,都便宜给谁了?难不成是便宜了我这个土都埋到脖颈子处的老头子了吗?还不是便宜你们的子孙后代!”
许明月也跟着说:“对对对,校长说的对,主席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啊!”
在座的不少人都是背过《红色宝贝书》和《主席语录》的,不禁疑惑他们好像也没从这两本书里看到过主席说过这样的话啊?可许明月现在是整个临河大队级别最高的干部,只比江天旺和许金虎低一级而已,她在临河大队素有威望,哪怕大家心里疑惑,也不禁思考,是不是小许主任的话语,毕竟从她以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看出,最后的结果都是带着临河大队乃至整个水埠公社越走越好!
这样想着,许红桦和江建军等人态度就不由软化了,许红桦率先举手说:“既然校长和小许主任都这么说了,那我也支持给临河小学每个教室都按上灯泡,毕竟跟着党走,跟着主席的指示走,总不会错的。”
江建军见他这么说,也开口说:“小许主任这些年为我们临河大队做的每一件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很多事我们现在可能不清楚,但就像主席语录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主席都这么说了,那就跟着做吧。”
大队长和大队书记一表态,其他干部也只能举手表态支持。
施胡万三个村子的小队长就更没话说了,他们三个村子,包括小江家村,目前就只有他们三个在拿工资的小队长家里是确定通电的,其他人家他们说破了皮,人家也不远通电,说交不起一个月一毛五的电费。
简直放他的臭狗屁!
一个月一毛五的电费都交不起了?
但他们不愿意通电,他们也不能强拉他们来通电,毕竟后续电费是要他们自己交的,山里本就贫困,要不是近十来年成立了生产大队,他们三个村子被划分到临河大队,和许家村、江家村绑定在一起,抱紧了许家村和江家村的大腿,跟着这两个村子混饭吃,他们三个村子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了。
至于江家村和许家村,愿意通电的人家就多了很多了,主要是这两个村子一向爱攀比,不光是村子与村子之间的攀比,还有他们各自村子的内部,大房、二房、三房、四房之间,也喜欢攀比,那个房要是通电的人数比别的房少了,就跟输了一样,他们各自小队的小队长,就挨家挨户的去聊天,去做思想工作,这个思想工作自然不是什么要支持大队部的建设,支持国家建设之类,而是很原始的:“他们二房有五十二户要通电的,咱们大房只有四十一户,足足比二房少了十一户,咱们可是大房,老祖宗传下来的长子嫡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