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好了,稍许准许你跟我去春和殿。”
朱高煦提起了增加定额的事情,这在他看来是必然的事情,而群臣也早已习惯了朝廷定额每隔两年就会增加的情况。
在渤海,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两头耕牛,一公一母。
瞧见突然出现的朱高煦,朱瞻基不知道的为什么,被吓得愣在了原地。
“殿下英明。”
宋礼没有拍马屁,他是真的觉得朱高煦这个先满足数量再提升质量的办法很不错。
“别管我……”
少年郎扶着妇女入了院子,关好门后才进入了主屋。
在这寒冬中,许多农家孩子已经放假,当下的他们起床后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前往自己的石砌牛圈里清理粪便,将干草切割后倒入牛槽中。
张渤海有些不情愿,不过张王氏却连连点头:“你大哥交代的好,你过些日子挑个时间耕牛还给衙门,然后我们过完年就坐雪橇去安东府租房子。”
少年郎着急的叫嚷着,好在妇女没有摔倒,而是拿着一份信递到了少年郎手中:“二郎,你快帮我看看,你大哥写了什么。”
朱高煦很忙,别说朱瞻圻,就连朱瞻壑都很少能见到他。
十三岁的少年郎喂了马料,随意擦了擦脸上汗水后,便走出了温暖而异味十足的牛圈。
下了步舆,他披着狐裘走入宫门,在宫道上边瞧见了打雪架的朱瞻基、朱瞻壑、朱瞻圻等人。
朱高煦瞥了一眼户部送来的奏疏,心里也不免想到了在孝陵里面躺着的老朱。
春和殿里,听着耳边传来的鞭炮声,朱高煦不由得觉得手中奏疏的数字有些讽刺。
“今年估计还是寅吃卯粮的一年,不过今年过后就好了。”
如今七年过去,他们在通海镇安了家,他大哥也在永乐六年毕业成为了四川成都府新都县下的一名县吏,每年都会给家里写信、寄钱。
朱高煦对他的交代就是,男儿不要撒泼耍赖,无时无刻都要学会隐藏情绪,尤其是面对敌人时。
这些耕牛按照时间来算,应该已经到了百姓手中了。
见朱瞻圻哭闹,朱高煦也无奈叹了口气,给出承诺后便示意他撒手。
“今年的定额是四千万石,虽然看上去很艰难,但只要北方的北直隶三地新政推行成功,那四千万石的定额还是很容易满足的。”
“娘,这个机会大哥没用,那就留给我用吧。”
待朱高煦走远,朱瞻基才反应过来,拿起地上的雪球,一个人追着朱瞻壑两人打。
见朱高煦要哄开自己,朱瞻圻便哼唧了起来,叫嚷着不愿意撒手。
然而随着朱棣成为甩手掌柜,朱高煦许多时候基本都在春和殿处理,处理完便休息了,因此去年一年去后宫的次数不过二十次,众人能见到他的次数也极少。
即便如此,渤海的百姓们也十分满意,毕竟现在的日子是他们曾经可望不可及的。
“怎么了?”
朱高炽察觉到他的变化,一边吃着肉一边询问。
“嗯……”
朱高煦想了想,随后才道:“对于不安排孩子上学的百姓,除非特别贫困,不然罚其父兄。”
由于当时正值山东百姓集体北迁辽东、渤海,加上他的母亲张王氏也算是烈属,因此便被迁往了渤海。
他手里拿着一本奏疏,瞧见朱高煦后便递上来,显然是加急。
自从他从云南回到南京,已经被朱棣强迫吃了大半年的素菜,趁着过年这个好机会,他必须得放纵放纵。
他的死并不壮烈,因为他是死在永乐二年的海上运粮任务中,但即便如此,张渤海他们一家还是得到了应该有的抚恤田和抚恤钱粮。
“前几日搬去坤宁宫了。”
朱高炽一边往嘴里塞肉,一边回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