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咱们不能所有人都下乡,也得留人照看一下门市。
不然群众来买东西,咱们关着门也不好。
」
「是。
请大家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
宁安答应的脆生生。
留守后方多好啊!
领导和同志们看她年龄小,照顾她,才会这样提议。
原主每次都傻乎乎的拒绝,非得和老同志一样发扬精神,坚持要挑担下乡,回回累得要死,脚底板磨起好几个大水泡,脸都快晒秃噜皮了。
领导看她答应了,也松了一口气。
小同志工作认真肯吃苦是好的,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不是?小江同志年轻,脸皮薄,下了乡并不能和农民兄弟打成一片。
那些农村大娘大嫂们说话没分寸,嘴上没个把门的,什么话都说,炕上的事都能拿来吆喝,前两年小江跟着一起下乡,他们这些老同志不光要卖货,要和村里人打交道,还得分神照看她,说实话,他们是真的不想让她去。
幸亏她今年自己想通了,开窍了。
「行,那就这么定了。
」
领导赶紧拍板,生怕晚一秒她会反悔一样。
她才不会!
1971年6月15日,宁安比平时早了一个小时来到单位,帮着同事们整理好货物,目送他们挑着筐远去,然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写东西。
还不到供销社的正式开门时间。
现在这个时间段,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
写文章发表?出书?没稿费!
翻译书籍?别逗了,五十年代的确有一批职业翻译家,翻译稿的稿费比原创稿费还要高,据说有一位职业翻译家,月收入快要上千了,但是从「反右」开始,稿酬就开始走下坡路。
在十年期间,一切稿费取消,翻译稿也算稿费,自然也就跟着一起取消了。
部分职业翻译家被调去翻译供内部参考的所谓「黄皮书」和「灰皮书」,纯属义务劳动,毫无报酬。
还有的被安排在政府成立的「编译所」工作,每个月领固定工资,一个月40—120不等,不会再额外支付翻译稿酬。
宁安写东西投稿,并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在搞文学创作,而是走「民科」路线。
民科,在大部分时候,是个「贬义词」,充满了「不自量力」丶「异想天开」的内涵,甚至还有「固执己见」丶「反科学」的情况。
但是,实际上,有一些非常有名的科学家,就是自学成才的民科。
他们有的只有初中文凭,但是凭藉着长时间刻苦认真的学习和钻研,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佼佼者,成为了真正的科学家。
他们是民科出身,但是具备真正的科学精神。
宁安也不是要做多么高精尖的事,她写的是「如何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
作为一个扎根农村的工人,在家里帮着身为农民的母亲养猪,刻苦钻研,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方法,这不过分吧?
这年头,国家号召「大力发展养猪事业」,宣传「猪多丶肥多丶粮多丶钱多」,还号召大力发展农牧副业。
宁安来了半年多,对这些政策摸得一清二楚。
她主要是从饲料配比方面入手,提出结合现有条件合理的喂食能够让生猪出栏时的体重提高4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