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餐馆的生意非常稳定,从我接手以来就没有出现过亏损,并且餐馆的位置非常显眼,就在城中村路口,所以根本不愁没生意,跟我一起出来的兄弟见我生意不错,就开始后悔了,也打算过来跟我合伙,不过我拒绝了他,不是我不念兄弟之情,而是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兄弟,我尽量在利益方面保持距离为好。
在我的餐馆隔壁还有很多商店,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花姐发廊,由于我的餐馆只有我自己炒菜,员工主要负责打下手和搞卫生,每天炒菜过程中难免会有大量油烟落到头发上,每天收工后整个头发都是一股非常重的油烟味,所以我就经常会去到花姐发廊洗头,说是洗头,其实发廊里还有其他的特色服务,这是发廊老板娘为了顺应时代而衍生出来的特色。
发廊里面的沙发上休息,有时躺在沙发上睡午觉,平时餐馆没什么人的时候,我也会到隔壁花姐发廊串门,跟他们聊聊天,开玩笑,时间久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变得亲密起来,花姐也开始愿意敞开心扉跟我聊心里话。
,!
花姐是湖南人,开发廊也是无奈之举,她跟丈夫一起来到东莞打工,原本他们都在一家制衣厂上班,虽然赚得不多,但日子过得也还算滋润,后来慢慢的,花姐的丈夫就染上了打牌、买码的坏习惯,刚开始都是小打小闹,到后来就开始变得愈发不可收拾,两人本就不多的积蓄都被丈夫输光,工作也丢了,两人经常因此发生激烈的争吵,甚至动起手来。
的跟着花姐来到发廊,顿时怒火中烧,跑进发廊把花姐强拉硬拽的带回了出租屋,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顿教训。
当然,自从知道花姐在发廊工作以后,丈夫就开始冷落她,越来越看不起她,直到后来两人再次闹得不愉快之后,就在老家办了离婚,孩子就归丈夫抚养,而她除了一身伤害和失望,什么都没有得到,自己的娘家也回不去,无奈只好再次来到东莞。
间阿珍居然把我当作了讨好的对象,不过我的思想比较传统,虽然洗头看似正常的营生,但是在我的思想里接受不了跟洗头妹在一起。
后来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次我去花姐发廊洗头的时候,阿珍告诉我,说她最近认识了一个工厂老板,虽然年纪大了点,不过有几百万身家,阿珍非常开心的告诉我,她说那个老板准备带她离开东莞到香港享福,我看阿珍满心欢喜的样子,希望她真的能够如愿。
出来当洗头妹,所以能帮一点是一点。
我被花姐的宽宏大量感动,为了照顾花姐的生意,我还是会经常光顾花姐发廊,而且还是让阿娟帮我洗头,作为回报,花姐和阿娟也经常来光顾我餐馆的生意,同时还会介绍客人过来消费,对此我也是感激不尽。
后来又过了差不多半年左右,当初说要去过好日子的阿珍突然回来了,不过她没有去找花姐,而是来到餐馆找我,我见精神状态不太好,肚子微微隆起,貌似已经怀孕了,我问她怎么突然回来,阿珍说她是被赶出来的。
婚,为了找个有钱人又被骗得遍体鳞伤,可谓是非常凄凉。
这次阿珍回来的意思是想找我借钱,虽然我跟她只是萍水相逢,并没有过多交集,但是我又于心不忍,最后我给她拿了两千块钱,虽然她表示赚到钱后会还给我,但是我在把钱交给她的时候就没打算让她还钱。
阿珍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了,她再也没有回来过,而我也没有跟花姐说起过这件事,不过花姐发廊后来因为生意惨淡,最后不得不关门了,而我的餐馆在之后的几年里一直相安无事,由于饭菜味道不错,所以客源基本稳定,不过在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东莞的人口流失严重,再加上竞争越来越大,所以我就把餐馆搬到了深圳南山,然后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从小餐馆变成了火锅店。
如今回想起当年在黄江遇到的花姐和阿珍,目睹了她们破碎的人生,只有感叹造化弄人,只是不知道她们现在过得怎么样,是否还在为了生活而到处奔波。
这座城市以其优美的环境、宜人的气候和较高的生活水平,吸引了无数外地人前来工作和生活。
厦门的石塘村,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众多打工者的首选之地。
厦门“艳名在外”
城中村,曾经这里美女如云,如今只剩下回忆。
石村,这个位于立交桥下的城中村,以其低廉的房租和便捷的交通,成为了打工者们的温馨港湾。
白天的石塘村,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可以看到一些中老年人带着孙子悠闲地散步,或是小商贩们无精打采地经营着生意。
这里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感。
然而,当夜幕降临,石村便迎来了它的另一面。
打工者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匆匆回家,简单吃过晚饭后便早早休息,他们的生活节奏紧张而单调。
但对于厦门岛内外的年轻人来说,石塘村的夜晚却是另一番景象。
他们纷纷来到这里,或是寻找朋友,或是品尝美食,或是期待一场美丽的邂逅。
石村的夜晚,因为聚集了大量的外地人,而变得热闹非凡。
这里的美女如云,她们或身材火辣,或面容娇好,成为了石塘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许多年轻人慕名而来,希望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塘村的名声越来越响亮,成为了年轻人寻找爱情和娱乐的热门地点。
尽管如此,石村的夜生活并不会无休止地持续下去。
到了凌晨三四点,热闹的街道逐渐恢复平静,石塘村再次进入了一个新的循环。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石塘村的人气有所下降,许多曾经的居民已经搬离了这里。
街道上随处可见的招租信息,似乎在诉说着石塘村的变迁。
尽管如此,石村依然是许多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那些曾经在这里奋斗过、生活过的人们,他们的故事和回忆,将随着他们的脚步,走遍人生的每一个角落。
石村,这个曾经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将继续在人们的记忆中,闪耀着它独特的光芒。
:()散文诗1000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