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除了少数特定机型,如米格2531,几乎没有其他合适的平台能够搭载它。
即便是在前世,苏34也只是勉强能挂载类似的装备,但其机腹位置并不适合安装需要大量电磁波交互的干扰吊舱。
“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思考?”
郭林科提议道,试图从新的方向找到突破口。
经过片刻的寂静,终于有人打破了沉默,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我们不一定非要将设备做成吊舱的形式。”
“我听说我们的研究所对主被动sar雷达的研究进展不错。
或许我们可以考虑把电子干扰和侦察功能合并,直接安装到运8或轰6上,打造出一款综合电子支援飞机。
空军肯定会对这样的飞机感兴趣。”
这个想法与后来的高新12运9dz电子战飞机的概念不谋而合,空军确实对此类飞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虽然这类飞机无法像ea-6b或ea-18g那样伴随战斗机群深入敌后;以物理手段摧毁敌方防空系统,但它们可以在安全距离外提供有效的电子掩护,远胜于仅依靠低空突防的冒险策略。
在和平时期的巡逻和对峙任务中,大型平台如运8或轰6相比飞豹或苏霍伊系列战机更加灵活多变。
华夏海空军曾充分利用高新系列飞机长时间滞空的优势,通过频繁让岛国航空自卫队高强度起飞应对我方飞行活动,逐渐削弱了对方f-15jdj等主力战斗机的战备状态。
以至于在某个时期,岛国航空自卫队甚至考虑用原本研发用于对地、对海攻击的f-2战斗机执行空中拦截任务。
这无疑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绩,尤其是在当前华夏需要在特定区域部署海军和空军力量以彰显存在感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正当一些人开始被这个构想所吸引时,一直背对着众人专注于电脑上的许宁突然转过身来,打断了讨论:“我们当然应该发展综合电子支援飞机。”
“但我们也不能放弃战术电子战攻击机。”
他坚信,成熟的人不会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而是会争取两全其美。
“可是,许工,缩小吊舱体积后的自干扰问题并不容易解决……”
有人低声嘀咕道。
事实上,刚才许宁正在利用电脑细化他瞬间闪现的灵感,并通过模拟验证其可行性。
尽管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是他的一大短板,但这同时也赋予了他较少的思维定式,使他的创意更为自由奔放。
最终,所有的测试都表明方案是可行的。
这一次,许宁没有借助系统创建新项目,而是在确认思路正确后,决定亲自实践这一想法。
许宁早前就注意到,无论是通过系统还是自行钻研来完成相似难度的任务,科研点数相差无几,但个人能力的成长却截然不同。
自己辛苦积累的知识,远比系统授予的更加牢固和深入。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