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三人同时转过头来。
“正是我。”
许宁回答:“请问您是……”
“王院士!”
没等许宁说完,郭林科已经站了起来,惊讶地叫出了对方的身份。
“我完全没料到……您怎么突然出现在这里?”
尽管许宁和徐舒两人还是一头雾水,但听到郭林科对面前这位来宾的尊称后,出于礼貌,他们还是迅速站了起来。
“王院士这次来咱们14所,是为了考察几种新型雷达的预研进展。
为了保持低调,只通知了项目相关人员。”
副所长罗群解释道,他最近因为慰问和分发福利而频繁出现,所以给许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们别站着,坐吧。
我来是想跟小许同志聊聊。”
王学意的话音刚落,罗群便麻利地搬来了两把椅子,大家重新围坐在桌边。
此时,许宁才恍然大悟,意识到眼前这位就是闻名遐迩的电科集团工程院院士——王学意。
作为空警200、空警500和zdk03预警机的总研发师与总顾问;王学意不仅担任着电子科学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而且早年还在14所工作过,即便现在主要关联的是38所。
对于许宁来说,王学意的名字就像雷鸣般响亮,但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位不到六十岁的知名学者,一时之间未能立即认出。
“原来您就是王学意院士?”
虽然心中已有答案,许宁还是礼貌地确认了一下。
“你认识我?”
王学意显得有些惊讶,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名声并未广泛传播至电科系统之外。
“原本我是认不出来的,但郭工刚才的称呼给了我提示。
我曾听闻过关于383雷达研制的故事,所以知道您的名字。”
许宁的回答既恭敬又不失自信,几句话间便拉近了二人的距离。
提到383型三坐标雷达,那是王学意在偏远山区的一项重要成就,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对于任何一位科学家而言,听到年轻一代提及自己的作品,都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尤其是出自像许宁这样有潜力的工程师之口。
“前几天在南郑182厂开会时,梁绍霖总师跟我提到了你的名字和一些事迹。”
王学意解释道,接着他继续说。
“刚才你们提到技术交换的事,是吗?”
许宁问道,心里迅速回顾着华夏预警机发展的历史。
王学意显然对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当许宁提到“花钱买技术和市场换技术都不可靠”
时。
现在是1997年3月,正值华夏和以色列合作的圆环工程启动不久——这个项目旨在将以色列的“费尔康”
雷达系统安装在俄易斯制造的伊尔-76运输机上,以创建华夏的预警机。
项目正处于初步研发完成后、雷达研发阶段的关键时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