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事实也如我所坚信,舞弊案非我父亲裴孟檀主使。”
话到最后,声音轻如鸿毛,却令满座寂静,唯有霖雨如铃。
这时,有人趁机说:“裴兄性情坚贞,为祖、父不惜己身,着实令在下敬仰。
如此,更不能白费……”
还是不忘劝他上书。
“听我说完,好吗?”
裴明悯打断,态度平和地注视插话的人,直到对方目光躲闪,才继续说下去。
“从我离开稷州那天算起,至今已有大半月。
然而直到晏永贞自曝之后,我才得知舞弊案真相竟是如此。
幕后主使是我根本没有想到过的人,我感到惊愕、愤怒,恨不得立刻跑到那两个人面前质问他们,为什么要陷害我父亲?但冷静下来,进一步了解事实之后,我渐渐打消了这种冲动的想法。”
“因为陛下已经下令,由兵部尚书盛大人和大理寺卿宋大人联合重审这个案子。
我认可陛下的处置,相信这两位大人不会徇私,也相信朝廷会还我父亲一个清白。
待真凶被宣判,天下人自然明白孰是孰非。”
““各位的好意,裴涧记在心中,在此谢过。
但我来到荟芳馆,并不是为了向大家求援,而是想与大家切磋。”
最后,他看向提议由他起头写联名书的那一位,“荟芳馆文会乃士林盛事,我在进京的路上便听说此地文才汇聚,今日一瞧,果然名不虚传。
不知哪位仁兄愿赏脸赐教?”
他说是“不知哪位”
,目光却直直地盯着一个人,大家都看得出来,便一齐半恭维半撺掇那名士子出头。
这人被架到高处不得不应,先报过出身姓名,再略作思索,抢先道:“文会召开这些日子以来,已论过经典,论过时事,论过刑狱、论过食货,论过地方……再捡前人言论没多大意思。
在下知晓裴兄曾随礼部使团出使南越北黎,所以想与你论一论外事,不知可行?”
“求之不得。”
裴明悯拱手让他占先:“请讲。”
士子便笑道:“孙武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外交之策排在第二位。
虽说是兵法,可也能化用到外事上,先伐谋再伐交。
即先行以谋略分化瓦解其内部,或用间引仇或利色相诱,再趁其虚弱时遣使节相交,优势便在于我方。
若是筹谋得当,甚至能免了出使磋商这一环节,岂不省便?”
这人显然做过功课,思路与忠义侯在前两个月南越事上的看法大致相同,除了投其所好难有别的解释。
朝廷对南越的政策已有定论,不论这人是否知晓,裴明悯都不愿再过多掰扯,“兄台所言兵法,乃是战时之策。
通常来说,外事有赖以军事做后盾。
但古有‘晏子使楚’‘完璧归赵’,今有我朝与北黎缔盟、援助南越,可见外事成败并非完全视军事力量而定。
它的意义,更在于不动兵戈而达成朝政目的,进则维系两邦太平,退则守护国家威严与存亡。”
“强权相压,权术相欺,固可占一时上风、取一时暴利。
可被欺压的外邦百姓必定怀恨在心,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反扑,对边境的军民来说,无异于不知起止的折磨。”
“哪有这么夸张?”
对方反驳:“我强他弱,边军武装到位,还怕小股的骚扰袭击吗?若是要杜绝反扑,只要令其疲于内患无暇他顾,并非难事。”
裴明悯摇头,“成事哪有如此简单?你说武装边军,可眼下国库空虚,百姓负担沉重,谁来撑起巨额的军备开销?若是有得选,谁又愿意一辈子都活在随时可能爆发战争的阴影下?兄台说得如此轻松,只因为你家在江北,而非三方边疆。”
对方本就逐渐难看的脸色直接沉到底,“可裴兄亦是中原稷州人氏,谈什么换位思考,为边疆百姓说话?你又没有去——”
他飞快的语速突然卡住,裴明悯确实去过南越走过北黎,为这两趟出使所写的心得文章还曾刊在报上,在场许多人都看过。
裴明悯不再理会他,环视在场所有人,“诸位,外事代表一国形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