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萨克?马索克是一位异常的诗人,同时也是现在广为人知的受虐狂。
他的欲望就是完全无条件地服从于异性的意愿,成为她的奴隶,被她羞辱、虐待、折磨(甚至愿意被这种折磨推向死亡的边缘)。
这样的动机是以无以计数的各种各样的形式来体现的。
当然,萨克?马索克作为一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寻求的是绝对的受虐。
只是有时,当人类内心的冲动呈现出一种反常或是夸张的形式时,人类就会有那么一瞬间反思事情的本身。
如果需要为萨克?马索克所出版的著作辩护的话,那么必须记住的是,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历史学家。
这令人不禁想起蒙田明智且宽容的随笔《论历史学家的责任》,其中这么写道:“一个人也许会掩藏起秘密的活动,但是对于全世界都了解的事情,对于那些造成了公共影响以及如此多后果的事情保持沉默是无可饶恕的罪过。”
残酷与性之间奇特的相互关系一次又一次进入到文学作品当中。
萨克?马索克并没有在此方面创出新意。
他仅仅是对于一个原始的动机进行了坦率而有意识的发扬,直到在此方面上已无话可说。
对于在作品中所描述的暴力攻击,他在颇有争议的作品《价值判断》中做了解释。
在文学作品中寻找受虐倾向的踪迹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但是我们仅仅只能找到一些暗示的例子。
这一主题在让?雅克?卢梭的《忏悔录》中反复出现;它解释了普雷沃的《曼侬?莱斯戈》中的骑士个性;在左拉的《娜娜》,托马斯?奥特斯的《得救的威尼斯》,阿尔伯特?朱埃勒的《渔夫》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也能找到与这一天性有关的场景。
它以一种隐藏而不易被发现的形式构成了现今许多情感小说中的潜在影响,尽管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小说的作者与读者并未觉察到小说中角色的性格带有病态的成分。
夹杂在所有这些奇异与混乱的人类精神源泉中,有些人也许渴望古代世界中那种宁静祥和、朴素简单的态度。
洛朗?塔亚德在他的《石膏大理石》中有极生动的一段话,很好地再现了这之间的联系:“然而希腊人在他们轻松、甜蜜、和谐的城邦之中却对于所谓的‘爱情中的精神紊乱’大加放纵。
如果他们不是将爱情视为某一神明的牺牲品(东方宿命论的想法)的话,他们至少也将其看作是某种巫术,疯狂或是宇宙中的邪恶力量。
之后,基督教掩藏了这些黑暗的灵魂,基督教谴责那些对于他们而言是新的或是威胁到了教条的思想,因为这些思想会将世界带回到奴隶时代。”
《穿裘皮的维纳斯》是萨克?马索克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尽管有些矫揉造作的成分以及其他的文学缺陷,但是它无疑仍然是一部呕心力作,而非为了刺激病态幻想而创作的。
有人认为男主人公的思想掺杂了许多主观的成分,从文学角度来讲这是作品上的一个缺陷,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该书已超出单纯的艺术领域范围,成为科学、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的文献资料。
这是一个极度痛苦的无法避免他个人悲剧的男人的告白,他以写下自身感受经历的方式吐露内心??从这个角度去读该书的读者,以及那些将道德偏见置之一边的读者经过仔细阅读,对书中这个可怜不幸的人将会有深层次的理解,而我们所有人内心深处那些阴暗角落也将被照亮。
半个世纪以来,萨克?马索克的作品已经在欧洲文学中建立了一定的地位,而在1883年萨克?马索克作品的周年纪念时,他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军团骑士”
称号。
在多年前,当成本低廉的再版书被传出欧洲时,存在于各个国家的各式道德卫士试图禁止该书发行,但司法判决的结果始终是出版商胜诉。
引用赫伯特?斯宾塞曾说过的话:“阻止人们不受荒唐的事物影响的最终结果导致全世界都荒唐。”
这句话尖锐地指出了发生在像《穿裘皮的维纳斯》作品上的类似情况。
一我身边有着一位迷人的伙伴。
在我对面,挨着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大壁炉旁的,就是一位“维纳斯”
。
在她自己的半个世界中,她可不是个随便的女人,但在与其他男人交往中,就像克利奥帕特拉小姐一样,她用了维纳斯这个假名,在她的世界中,她是一个真实的爱之女神。
先摆弄好壁炉里的火,扇起劈啪的火焰后,她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火光映衬着她苍白的脸,还将她的眼睛衬得特别白,她不时地将脚探过去取暖。
尽管她的眼睛呆滞冰冷,我所看到的她仍然很美。
但她总是将自己僵硬的身体裹在裘皮大衣下,像只可怜的猫咪蜷缩在里面颤抖。
“我实在不懂,”
我大叫,“现在真的一点都不冷,这两周可是春日里美妙宜人的天气。
你不该这么怕冷。”
“多谢你那所谓美妙的春天。”
她的声音如石头般坚硬低沉,说完她打了两个喷嚏,打喷嚏的神情也如此动人,“我简直无法再忍受下去,我开始理解了??”
“理解什么,女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