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他们大多赤着脚,裤脚沾满泥浆,手里攥着五花八门的“武器”
——砍刀、锄头、削尖的木棍,还有人背着爷爷传下来的老旧火枪。
“法军昨天烧了山脚下的村寨。”
一个裹着头巾的妇女说,她身后跟着三个半大的孩子,“男人死了,我来替他报仇。”
登记官刚想拒绝,却被她手里的柴刀逼退——刀身上还沾着没擦净的血。
正午的太阳晒得地面发烫,排队的人越来越多。
黎强的登记册己经写满三本,粗制步枪发出去两百多支。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被孙子搀扶着走来,他掏出藏在怀里的火药罐:“我打了一辈子猎,准头还在。”
黎强看着他缺了小指的右手,在册子上写下“60岁,猎户”
。
类似的场景在数百个村寨同时上演。
西贡周边的集市上,征兵官用扩音喇叭喊着“法军抢走了你们的大米”
,立刻有几十个挑着担子的农民扔下扁担;富良山脉深处的部落里,族长吹起牛角号,三百名猎手背着弓箭聚集在空地上,他们的茅草屋上周刚被法军的燃烧弹烧毁;湄公河上的渔村里,渔民们划着独木舟赶来,船桨上还沾着河泥。
一周内,巴亭村寨征兵站收纳了1200人,西贡周边聚集了8000人,整个越南境内的征兵点共征召了16万人。
这些人被编入20个新编师,编号从第31到第50,统一命名为“越族义勇师”
。
每个师8000人,分为三个团,团下再分营——但这只是纸面上的编制,实际上连最基本的军装都凑不齐。
七天速成的战场课:用命换的生存技巧
训练营地设在前线后方五公里的甘蔗地里,数万顶草编帐篷连绵数里,远远望去像一片灰绿色的蘑菇。
没有靶场,没有操场,甚至没有足够的饮用水——士兵们要自己去两里外的河里挑水。
黎明时分,第一声哨响刺破晨雾,新兵们跌跌撞撞地从帐篷里钻出来。
阿阮被分到第31师2营,和他同帐篷的有五个巴亭村寨的青年,其中阿勇是他的邻居,两人从小一起在河里摸鱼。
“今天学瞄准。”
教官是个左脸带疤的老兵,叫黄平,据说在鹰嘴峰丢了半只耳朵。
他把一支老旧的步枪架在土堆上,枪身锈得发绿,枪托用铁丝绑着。
“看好了,”
黄平眯起右眼,“缺口对准准星,准星对准胸口——别瞄头,打胸口容易中。”
他演示了三遍,就让新兵们自己练习。
阿阮趴在地上,枪托顶着肩膀,却怎么也对不准百米外的稻草人。
阳光晒得枪管发烫,汗水流进眼睛里,涩得生疼。
“别瞎瞄了!”
黄平一脚踹在他屁股上,“到了战场,法军离你就几十步,闭着眼扣扳机都能打中!”
训练内容简单得近乎残酷:
第一天,学握枪姿势——用木棍代替步枪,练到吃饭时手还在抖;
第二天,拆装步枪——黄平拿着扳手敲着桌子吼:“拆不下来?晚上别吃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