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夕阳把最后一缕金辉泼在官道上时,秦墨山的槐木杖终于敲到了一块刻着字的界石。
“安宁镇。”
潘汉文蹲下身,用袖子擦去界石上的尘土,三个字被风雨磨得有些浅,却透着股与眼前景象不符的安稳。
他抬头望去,镇子的轮廓在暮色里渐渐清晰——不算大,青灰色的屋顶连绵着,像摊开的旧账本,最外围的几间土坯房塌了半边,露出黑黢黢的梁木,像豁开的牙床。
“这名字,倒是起得巧。”
秦墨山望着镇子入口,语气里带着点说不清的意味。
这一路,师徒二人从辰时走到酉时,脚程不算慢。
起初是沿着京州的官道行,青石板路平整,两旁的田地里还有农人在收最后一茬冬麦,镰刀“唰唰”
响,混着秦墨山讲的“京州气脉图”
,倒也轻快。
后来拐进条岔路,路渐渐变成了黄土的,坑洼里积着雨水,映着天上的流云,潘汉文踩着水洼跳,被秦墨山敲了下后脑勺:“多大了还疯跑,当心崴脚。”
“师父,您说汉京城的城墙,是不是真有传说里那么高?”
潘汉文躲开杖尖,踢着路边的小石子。
“差不多吧。”
秦墨山回忆着,“三十年前路过一次,城墙用糯米汁混着石灰砌的,砖缝里连草都长不出来,站在底下往上看,脖子都得仰酸,从东城门望不到西城门。”
“那城里的铺子,是不是卖啥的都有?”
“何止。”
秦墨山笑,“光卖笔墨的街就有三条,南域的宣纸,北域的松烟墨,西域的玛瑙砚,凑齐了能开个文房西宝铺。
还有说书的,能把前朝的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听一天都不重样。”
潘汉文听得眼睛发亮,脚步都轻快了几分,铁扇的扇穗在身后晃,像只雀跃的尾巴。
首到日头西斜,才觉出腿酸,肚子也“咕咕”
叫起来,这才想起算路程,竟走了足有二三十里。
进安宁镇的路,比想象中更破。
镇口的石桥缺了块栏杆,底下的河水泛着浑黄,飘着几根枯草。
桥边立着棵老槐树,树干粗得要两人合抱,枝桠歪歪扭扭地伸展开,像只枯瘦的手,托着个搭在树杈上的粥棚。
粥棚是用竹竿和油布搭的,油布上打了好几个补丁,被风吹得“哗啦啦”
响。
棚下的灶台还温着,锅里剩着点稀粥,米粒少得可怜,像撒在水里的星子。
而老槐树下,却黑压压坐了一片人——都是些衣衫褴褛的乞丐,有老有少,个个面黄肌瘦,颧骨高高凸起,手里攥着破碗,眼神木然地望着远处的暮色。
潘汉文倒吸一口凉气。
他走过不少村镇,见过乞丐,却没见过这么多,像是整个镇子的穷苦人都聚到了这儿,连空气里都飘着股挥之不去的酸馊味。
一个蹲在树后的乞丐见他们打量,慢慢挪过来,搓着冻得发红的手,声音沙哑:“二位是……路过的?”
他的头发纠结得像团草,脸上沾着泥,唯独眼睛亮,带着点警惕,又有点好奇。
“嗯,往汉京城去。”
秦墨山递过块刚买的胡饼,“这镇上……怎么这么多乡亲在这儿?”
乞丐接过胡饼,没立刻吃,先揣进怀里,像是怕被抢,才低声道:“唉,还不是盗匪闹的。”
他往镇里指了指,“前几年还好,自从西边的黑山寨来了帮匪,月月来抢,铺子被抢光了,田地也荒了,能跑的大多都跑了,剩下的都是走不动的,只能在这儿等施粥。”
“那施粥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