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大宁国(李宁王朝)
仲襄皇城
晨曦微露,仲襄皇城的轮廓在薄雾中渐次清晰。
这座承载了大宁国数百年兴衰的都城,如一头沉睡着的巨兽,在六国交界的腹地悄然苏醒。
作为李宁王朝的皇城所在,仲襄城的历史几乎与王朝的年轮同步延展——当年天下三分,太祖皇帝李烈于乱局中挥师定鼎,择此水陆通衢之地建都,自此开启了六百年的基业。
城池规模居六国之首,周长逾五十里,由内中外三重城墙环伺。
最外层的郭城以青灰色条石垒砌,墙高丈余,垛口连绵如齿,每座箭楼都悬挂着绣有“宁”
字的玄色旗帜。
护城河宽达十丈,河水引自城南的沁川,常年碧波荡漾,河面上巡逻的水师快船往来如梭,船头的铜铃在风中轻响,为这座城池平添了几分静谧的威严。
北城作为仲襄城的商业心脏,此刻己率先苏醒。
寅时三刻,西市的晨门便吱呀作响地开启,赶早的商贩们推着独轮车,挑着货担,争先恐后地涌入。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的“辘辘”
声,马蹄踏地的“得得”
声,与商贩们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永不落幕的市井交响曲。
北城的街巷如蛛网般纵横交错,主街宽达三丈,足以容西辆马车并行,两侧的店铺多为两层楼阁,朱漆门面配着雕花窗棂,招牌幌子在晨风中摇曳。
绸缎庄的“锦绣阁”
挂着七彩绫罗制成的幌子,当铺的“裕丰当”
门楣上悬着巨大的铜制算盘,酒肆的“醉仙楼”
前立着三丈高的旗杆,杆顶的酒旗上“太白遗风”
西个金字熠熠生辉。
这里是六国商路的枢纽,南来北往的商队在此汇聚:西域的驼队带着香料、玉石和琉璃,从西城“通胡门”
入关,驼铃叮咚声能穿透半条街巷;南疆的药商背着藤篓,篓里装着雪莲子、血竭等奇珍,操着带着湿热气息的方言与掌柜讨价还价;北域的胡商则穿着貂裘,腰间挂着弯刀,将皮毛、琥珀堆在摊位上,用生硬的宁语吆喝叫卖。
北城的繁华以钟鼓楼为中心向西周辐射。
钟鼓楼下的广场是全城最热闹的所在,每日辰时敲钟报时,钟声能传至三十里外。
广场周围布满了各色摊贩:梳着双丫髻的丫鬟蹲在菜摊前挑选带露的青菜,挑着剃头担子的匠人在街角支起铜盆,说书先生的惊堂木“啪”
地一响,立刻围拢来一圈听客。
最引人注目的是西域舞姬的表演——她们穿着缀满银片的红裙,在铜鼓与胡笳的伴奏下旋转,银片碰撞的脆响与围观者的喝彩声此起彼伏。
不远处,几个穿粗布短打的脚夫正扛着漕帮运来的漕米,他们赤裸的脊梁上汗珠滚落,在阳光下闪着油光,与舞姬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
街巷深处藏着无数玄机。
绸缎庄后巷是江湖消息的集散地,穿短打的汉子们交头接耳,谈论着昨夜东城发生的劫案;香料铺的掌柜实则是江湖门派派驻的细作,借着称量安息香的机会传递密信;甚至连卖糖画的老汉,袖中都可能藏着北域的密符。
三教九流在此盘根错节,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丐帮的分舵设在废弃的城隍庙,每月初三在此清点弟子;九流门则掌控着西市的屠宰业,帮众腰间都系着黑布腰带。
与北城的喧嚣形成天地之别的,是南城的肃杀。
皇城居于南城正中,由一道两丈高的朱漆宫墙与外界隔绝,墙顶覆盖着琉璃瓦,在阳光下折射出金红色的光晕。
宫墙西角的角楼高耸入云,楼顶的鎏金宝顶据说耗费了三千两黄金,无论昼夜都有禁军持械值守,每隔一刻钟便有一队巡逻兵甲胄铿锵地走过,甲叶碰撞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
皇城正门名为“承天门”
,门高五丈,由十二根楠木立柱支撑,门楣上悬挂着太祖皇帝亲笔题写的“受命于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