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不说虚的,这两万多的人马,便在他们的头顶与心底都加了一个‘高’字。
有了这些人手在后面撑腰,再加上某对陛下的一片赤胆忠心,只要徐之你信得过,我便即刻回京面圣,谈成此事的把握足有七成以上!”
秦刚要的就是高俅这样的信心与态度,不过,他也不可能简单地完全答应对方的条件,他沉吟了片刻,开口说道:“我的建议是:太子就不回京城了,他本来就是越王,不如就留在杭州开府就藩,属地也不会有新的扩展需求,眼下的东南六路外加流求新开一路即可!”
高俅听了这样的条件后,并没有太大的吃惊,只是感觉到有些困难,他道:“太子不愿去京城,这个可以理解;开府一事说起来也算有成例故事,倒也可以一谈;但是要做一位可以掌管六路、不对,应该是七路的藩王,这点未免过于惊骇人了,别说朝中众臣能不能理解,就算是陛下也不可能答应啊!”
“太子如果能开府就藩,就是真正成了皇帝的臣子,掌管一府也好、七路也罢,都是在尽心尽责地帮助陛下来治理天下。
再来细说这东南七路,两广的赋税本来就不能自给,都赖朝廷年年补贴,其余四路虽然赋税可观,但是再算算朝廷本来要拨付的官员俸禄、驻军粮饷以及各种地方开支,最终真正能够成为朝廷库藏盈余的,估计不到五成吧?我可代越王答应,这四路的赋税,上缴五成,各项开支均由自己负担。
这样子的话,朝廷可是占了大便宜!”
秦刚掰开手指给高俅好好地算了一笔账。
“话虽如此,只是东南七路都归太子开府所治,此事至少在我朝是前所未有之事啊!”
高俅本人像是已经十分信服秦刚的讲话,但他却没有能够说服赵佶的信心。
“太尉要知道,眼下此事早已不是我大宋自己的内乱。
如此时间下来,不管北虏、还是西贼,定会生出异心。
而一旦北方有变,朝廷这里也就首尾难顾。
到时候,无论是太尉尽领国内精锐,再次南下拼杀,还是在下再乘人之危,发兵北攻,便就是一个自相残杀、鹤蚌相争,最终极有可能会让北虏这个渔翁白捡便宜而得利!”
“徐之,你这些说法可是有凭据?”
“某有海路消息,辽国的南京道那里已有异动。”
高俅脸色变了,因为当初在政事堂在讨论这次出兵之前,曾经花费了不少精力判断辽国没有出兵的可能之后,才同意了这次的南征。
而一旦秦刚所说的是事实,早已经虚弱不堪的北方防线,是根本没有面对凶狠的辽人铁骑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徐之,你也是大宋之臣,太子亦是皇赵子弟,切切要以大局为重。
无论如何,得容我一点时间,也好飞书向官家劝谏,尽快实现东南这里的和解。
在此期间,咱们能否先在江南这里实现完全的止戈停战?”
“太尉能有此意,某也亦然!”
高俅一边加速将自己的奏章发回,一边也在与秦刚共同后撤部队,避免任何冲突可能。
事实上,关于辽国,秦刚得到的消息是准确的。
天祚帝耶律延禧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君主,在看到南边突然出现了这种难得的内乱迹象,并且又得到了宋朝廷从京营及西军中调动精锐大军南下平叛的确切情报之后,便召集了文武重臣商议,共同感觉:的确有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捞取好处机会。
虽然宋辽之间有着澶渊之盟的限制,但真到了想出兵时,理由是不会缺少的。
比如说,澶渊之盟后,宋真宗与辽圣宗约定两国为兄弟之邦,宋称辽为兄。
之后便随着帝王更替相应调整,宋英宗为辽道宗之兄,不过辽道宗实在长寿,熬了大宋三个皇帝,哲宗甚至都要称他为爷爷,终于辽国也换了孙辈耶律延禧,之后大宋继位的赵佶是赵煦之弟且稍年长,便就由大宋为兄。
不过,眼下的天祚帝便可以开口发话了:“佶兄啊,你虽是我兄,但之前哲宗皇帝更是我大哥,他的儿子赵茂也就是我大侄子。
现在听说兄长你与大侄子之间关于谁继位的问题有了矛盾,而这件事我不能置身事外,准备想要领兵南下过问过问!”
天祚帝的这话搁在现代,那就叫“粗
iconicon-uniE002"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