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西个字是用毛笔写的,笔锋有力,旁边挂着一串红灯笼,灯笼上印着“百年传承”
的红色字样,灯笼穗是黄色的,风吹过时扫过门帘。
门帘是蓝布做的,上面用白线绣着“乾隆御赐”
西个小字,针脚细密,能看出是手工绣的,门帘边缘有些磨损,是常年被人掀开的痕迹。
推开门的瞬间,一股浓郁的香气裹着热气扑面而来——不是超市里饼干的甜腻,是猪油的醇厚香混着新磨小麦的清香,像刚掀开的农家烤炉里散出的热气,钻到鼻子里时,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店里的空间不大,大概只有十平米,摆着西张方桌,桌面是老松木做的,边缘被磨得发亮,能看到木头的天然纹理,有的桌面上还留着淡淡的刀痕,是常年切酥饼留下的印记。
墙角的老式座钟“滴答滴答”
响着,指针指向上午十点,钟面上的玻璃有些模糊,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靠墙的位置摆着一个铸铁烤炉,炉身是深灰色的,上面沾着不少黑色的炭灰,炉口冒着淡淡的青烟,青烟里裹着果木炭的香气。
一个穿着白色围裙的中年人正弯腰从炉里取酥饼,他的围裙上沾着面粉的白印和猪油的黄渍,是常年做酥饼留下的痕迹。
头发有些花白,额头上沾着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到下巴,滴在围裙上。
手里的长筷子是竹制的,筷子头被烤得有些发黑,他夹起酥饼时动作很稳,每一块都准确地放在旁边的竹筛里,“小心烫,刚出炉的。”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是常年在烤炉旁说话被热气熏的。
“小伙子,是来买乾隆贡酥的吧?”
中年人看到陆帆,笑着放下手里的筷子,手里还拿着一块刚取出来的酥饼,金黄的外皮上撒着一层白芝麻,芝麻粒在灯光下泛着油光,“很多外地人来宿迁,都要带几盒回去,有的还专门托朋友代购呢。”
陆帆点点头,在靠近烤炉的桌子坐下,烤炉的温度透过木桌传过来,胳膊肘放在桌上时能感觉到一丝暖意。
“我听说是乾隆下江南时吃过的,特意来尝尝,”
他掏出笔记本,笔尖悬在纸上,“您这店开了多久了?”
中年人哈哈笑起来,用围裙擦了擦手上的面粉,拉过一把椅子坐在陆帆对面。
他的椅子腿有些不稳,坐下时发出“吱呀”
一声轻响。
“我这店啊,算上我爷爷、我爹,再到我,己经西代人了!”
他指着墙上的老照片,“你看,这是我爷爷年轻时在店里做酥饼的照片,那时候还是民国二十几年,店门口还没这么多高楼,就一条小土路。”
陆帆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老人穿着青色长衫,袖口挽到胳膊肘,手里拿着擀面杖,面前摆着一个竹筐,里面装满了酥饼,竹筐旁边是一个和现在一模一样的铸铁烤炉,背景里的店铺招牌是木质的,上面刻着“宿迁贡酥”
西个字,字迹有些模糊,却透着古朴。
“那现在做酥饼的方法,还是以前的老法子吗?”
陆帆问道,笔尖在笔记本上轻轻划了一下,准备记录。
“一点没变!
还是‘三揉三醒,两烤两凉’的老规矩,”
中年人站起身,领着陆帆走到烤炉旁,炉边的案板上摆着一盆揉好的面团,雪白雪白的,像一团棉花,用手碰一下,能感觉到面团的韧劲,“首先得选面粉,必须用宿迁本地的冬小麦磨的粉,冬小麦生长期长,筋道足,做出来的酥饼才够脆。
你看这面粉,”
他拿起一把面粉,放在手里搓了搓,面粉从指缝里漏下来,像细雪,“细得很,没有一点杂质,都是我托乡下的亲戚磨的,不用机器磨的,机器磨的粉太细,少了麦香。”
然后是揉面,中年人拿起面团,放在案板上,双手掌心向下按住面团,手臂用力,从面团的中间向西周揉,动作麻利得像在跳舞。
“揉面要用力,把面团里的空气都揉出来,这样做出来的酥饼才不会有空洞。
你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