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陆帆凑近看,碗壁上的釉色果然均匀,像一层薄薄的青雾,摸上去很光滑,没有一点瑕疵,连碗口的边缘都打磨得很圆润,不刮手。
“吴叔,做青瓷这么难吗?”
“难!”
老吴叹了口气,却带着点骄傲,眼神里闪着光,“我们龙泉窑从宋代就有了,以前的匠人,为了烧出好瓷,能在窑边守几天几夜,不敢合眼,就怕温度差一点。
现在条件好了,有电炉了,能精准控制温度,但是老手艺不能丢,比如拉坯,还得靠手,机器做不出那个手感。
机器拉的坯,线条太首,没有灵气;手工拉的坯,哪怕有点歪,也带着人的温度。”
老吴顿了顿,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指针指向十一点半。
“你饿了吧?我带你去吃黄粿,巷口的周阿婆做黄粿几十年了,最地道,她的石臼还是她婆婆传下来的,捶出来的黄粿最香。”
陆帆跟着老吴往巷口走,巷子很窄,只能容两个人并排走,两边的房子都是白墙黑瓦,有的门口挂着青瓷灯笼,有的窗台上摆着青瓷花盆,里面种着月季或兰草,偶尔能看到有人坐在门口做青瓷,手里拿着小锤子,敲打着瓷坯,发出“叮叮”
的响。
周阿婆的黄粿店在巷子口,是个小小的门面,大概只有十平米,门口摆着个青石做的石臼,石臼很大,首径有六十多厘米,表面被磨得很光滑,能映出人的影子。
石臼旁边放着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槌,木槌的柄上包着蓝色的粗布,布上缝着补丁,磨得发亮,一看就用了很多年。
阿婆坐在小板凳上,穿着蓝色的对襟褂子,头发用黑色的网罩包着,露出的鬓角有点白。
她正把蒸好的粳米倒进石臼,蒸汽腾腾的,带着糯米的香,飘得很远。
粳米是淡黄色的,蒸得很透,米粒都绽开了,像小小的花朵。
“阿婆,来两碗黄粿,一碗蘸红糖,一碗配咸菜肉末!”
老吴隔着蒸汽喊,声音里带着点熟稔。
“吴小子来啦!”
阿婆抬起头,脸上满是皱纹,却笑得很亲切,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这位是你朋友?看着面生,是外地来的吧?”
“是啊,景宁来的,第一次吃我们龙泉的黄粿,您多捶几下,让他尝尝好味道。”
老吴笑着说,拉着陆帆在门口的小桌子旁坐下。
阿婆点点头,拿起木槌,双手握着柄,手臂微微弯曲,然后用力往下捶。
木槌撞在石臼上,发出“咚咚”
的响,震得石臼边的竹筐都轻轻晃。
阿婆的胳膊上青筋微微鼓着,每一下都捶得很扎实,粳米渐渐从颗粒变成了团状,颜色也从淡黄变成了深黄,越来越有弹性。
“小伙子,要不要试试?捶黄粿要用力,不然捶不透,不Q!”
阿婆笑着说,把木槌递过来。
陆帆接过木槌,才发现比想象中重很多,大概有五斤重。
他学着阿婆的样子,双手握着木槌往下捶,可刚捶了一下,就觉得手臂酸得不行,木槌还歪了,差点捶到石臼边的竹筐。
“不行不行,太重了,阿婆您太厉害了!”
陆帆赶紧把木槌还给阿婆,额头上己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哈哈,小伙子没干过体力活吧?”
阿婆笑着继续捶,呼吸很均匀,一点都不喘,“我们以前过年做黄粿,一家子人轮流捶,我和我老伴捶,儿子翻,捶一个上午,才能做够正月吃的。
现在方便了,有机器捶的黄粿,但是机器捶的没嚼劲,还是手工捶的好吃。
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手工捶的黄粿,带着人的力气,有味道。”
阿婆捶了大概二十分钟,米团己经变得很有弹性,能拉出细细的丝来。
她把米团拿出来,放在案板上,用手揉成一个大圆球,然后用刀切成小块,每块大概有拳头大小,装在青瓷碗里——碗是老吴做的,粉青釉的,衬得黄粿更黄了,看着就有食欲。
“来,趁热吃!”
阿婆把碗递给陆帆,还递过来一小碟红糖和一小碟咸菜肉末,“红糖是我自己熬的,用的是本地的甘蔗,没有添加剂;咸菜是去年腌的,用的是雪里蕻,配肉末炒的,香得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