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iconicon-uniE0D3"
>
iconicon-uniE0D2"
>的水汽,还有一点泥土的清香。
洞壁上有很多钟乳石,形状各异,有的像灵芝,有的像大象,有的像仙女,表面很光滑,是水滴常年冲刷的结果。
偶尔有水滴从钟乳石上滴下来,落在洞里的水洼里,发出“叮咚”
的声响,像音乐一样。
洞里有几个游客,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听导游讲解。
导游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手里拿着一个扩音器,“倪翁洞是古代隐士倪子真隐居的地方,他在这里读书、炼丹,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洞叫做倪翁洞。”
她指着洞壁上的题字,“大家看,这上面的题字,有的是唐朝的,有的是宋朝的,最上面的那幅‘倪翁洞’三个字,是唐朝的书法家李阳冰写的,很有历史价值。”
“导游,钟乳石是怎么形成的啊?”
一个小孩问,拉着妈妈的手。
“钟乳石是水滴里的碳酸钙慢慢沉积形成的,要很多很多年才能形成这么大的钟乳石。”
导游笑着说,“你们看,这个像灵芝的钟乳石,己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陆帆跟着导游听讲解,看着洞壁上的题字,有的字迹刚劲有力,有的飘逸洒脱,能看出古人的书法功底。
他想起了在绍兴看到的兰亭,那里的书法带着文人的雅致,是王羲之等文人雅集时写的;而倪翁洞的题字,带着一点隐士的洒脱,是古人隐居在这里,有感而发写的,两种风格截然不同,却同样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走出倪翁洞,己经是中午了,太阳有点烈,陆帆找了一棵香樟树,坐在树荫下休息。
香樟树的树龄很大,树荫的面积有十几平方米,树下的石凳很凉快,坐上去很舒服。
他从背包里拿出阿姨给的杨梅,吃了一颗,甜美的汁水缓解了中午的燥热。
他又拿出相机,翻看早上拍的照片——鼎湖峰的晨雾、老李师傅做烧饼的过程、倪翁洞的题字,每一张照片都带着缙云的味道,有草木的清香,有炭火的焦香,还有历史的厚重。
他拿出笔记本,翻开新的一页,写下今天的感受:
“缙云的味道,是炉火里的江湖,是山水间的诗意。
炉火里的江湖,藏在老李师傅的烧饼摊里。
西十年的坚守,从爷爷手里接过的木槌和擀面杖,揉面时的耐心,擀饼时的专注,烤炉前的等待,每一个动作都带着温度。
面粉是自家磨的,带着小麦的清香;梅干菜是屋顶晒的,带着阳光的甜;土猪肉是村里买的,带着土地的鲜。
炭火通红,铁板滋滋作响,油星溅起的瞬间,香味弥漫开来,那是最朴实的人间烟火气。
老李师傅说‘做烧饼要实在’,其实做人也一样,要实在,要坚守,不偷工减料,不敷衍了事,才能做出有味道的人生,才能让别人记住你的好。
山水间的诗意,藏在仙都的鼎湖峰里。
六月的晨雾像薄纱,裹着百米高的石柱,阳光穿透雾层,形成金色的光柱,落在好溪的水面上,像撒了一把金子。
小鱼从水里跳出来,涟漪慢慢扩散,芦苇在风里轻轻晃,写生的学生拿着画笔,试图留住这转瞬即逝的美。
倪翁洞的题字,刻在青灰色的岩石上,唐朝的、宋朝的,字迹有的模糊有的清晰,却都带着古人的洒脱——他们隐居在这里,与山水为伴,与诗书为友,不问世事,只愿守着这一方清净。
从东极岛的鲜,到缙云的香,这段旅程像一场味觉的迁徙,也是一场心灵的修行。
东极岛的鲜,是大海的慷慨,是渔民们迎着风浪的收获;缙云的香,是土地的馈赠,是手艺人守着炉火的坚持。
大海的鲜是热烈的,像东极岛的日出;土地的香是醇厚的,像老李师傅的烧饼,两种味道,两种人生,却同样让人感动。
首播里,粉丝们说‘好想吃这个烧饼’,其实他们想吃的,不仅仅是烧饼的味道,更是这种平凡中的不凡——是一个老人用西十年时光打磨的手艺,是一份不被岁月改变的实在,是普通人在烟火气里的坚守。
我记录美食,不仅仅是记录味道,更是记录这些温暖的瞬间,记录这些可爱的人,让更多人知道,最美的味道往往不在米其林的餐桌上,而在街头巷尾的小摊里,在普通人的手里,在那些不被注意的坚守里。
下午还要去逛小赤壁,去看那沿着山体修建的石栈道,去尝缙云的土面和清明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