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王阿公端着白瓷盘出来,白瓷盘是圆形的,首径约有二十厘米,边缘有些小缺口,是之前摔的,盘子里的龙蹄冒着热气,温度约有五十摄氏度,酱汁在盘底积了浅浅一层,约有一厘米厚,旁边还配着一小碟醋——那是西塘本地的米醋,装在青花瓷碟里,碟子上印着莲花纹,米醋是浅褐色的,酸中带甜,解腻正好。
他把盘子放在陆帆面前,又递过一双竹筷,竹筷比店里的短一些,约有二十厘米:“快尝尝,凉了就不好吃了。
这龙蹄的来历,说起来还跟明朝的一对夫妻有关呢,那故事啊,我爷爷跟我说过不下一百遍。”
陆帆拿起筷子,先夹了一块皮——皮约有两毫米厚,呈深褐色,入口先是酱香,带着点咸,接着是黄酒的甜,慢慢在嘴里化开,像融化的黄油,一点都不腻;再夹一块肉,肉炖得酥烂,轻轻一抿就碎了,肉纤维很细,像棉花一样,酱汁在舌尖蔓延,带着点鲜,黄酒的甜是淡甜,不会盖过肉的香,还有一种香料的清苦,是八角和桂皮的味道,放得不多,却正好提鲜,在嘴里停留约有三秒,就慢慢散了。
他忍不住点点头:“好吃!
比我奶奶以前做的蹄髈还香,奶奶做的会有点腻,您这个一点都不会。
我奶奶做蹄髈的时候,会放很多酱油,还会加白糖,炖一个钟头就好了,肉还是有点柴。”
“那是选蹄髈选得好,”
王阿公坐在对面的椅子上,椅子是竹编的,上面铺着一块布垫,是蓝色的,他拿起一把蒲扇轻轻扇着,蒲扇上印着西塘的水墨画,画着廊棚和乌篷船,扇柄是木头做的,有些地方己经磨得发亮,“得用猪前肘,前肘的肉更嫩,脂肪分布也均匀,像雪花一样,一层肉一层油,不像后肘,全是筋,炖不烂还柴。
而且得选本地的黑猪肉,这种猪是农户散养的,吃的是野菜和芡实秆,野菜有马齿苋、蒲公英,芡实秆是刚摘的,还带着露水,肉质比饲料猪香多了——你嚼着是不是有股淡淡的清甜?那就是猪肉本身的味道,不是加了糖的甜。”
他指着砂锅里的汤汁,又说:“炖龙蹄的调料也不能马虎。
黄酒得用西塘本地的,是用糯米和运河水酿的,糯米是当年的新米,运河水是早上五点打的,还带着凉气,酿出来的黄酒甜而不烈,酒精度约有十度,去腥味还能让肉更嫩;酱油要用老酱油,在陶缸里晒足一百八十天,陶缸是本地的粗陶,放在院子里,早上晒东边,下午晒西边,晒出来的酱油颜色深,香味浓,倒一点就能让汤汁变红;冰糖要最后放,防止糊底,还能让酱汁更浓稠,冰糖是单晶的,小块的,放进去很快就化了;八角、桂皮、香叶这些香料,得用纱布包起来,纱布是医用的,干净,煮一个钟头就捞出来,不然会抢了肉的香味,捞出来的香料还能晒干,下次再用;还有西塘的芡实米,得提前泡三个钟头,用的是运河水,泡出来的芡实米白胖胖的,等蹄髈炖到快烂的时候放进去,既能让汤汁更稠,还能吸点肉香,吃起来更有嚼头,不像普通的米,一煮就烂。”
陆帆一边听,一边往嘴里送肉,不知不觉就吃了大半块。
王阿公看着他吃得香,脸上的笑容更浓了,眼角的皱纹挤得更密,像揉皱的纸被展开又揉皱:“我跟你说那对夫妻的故事吧。
那是明朝万历年间,西塘有个船夫叫周阿福,他长得高高大大的,约有一米八,皮肤是古铜色的,因为天天在太阳下划船,穿的船夫服是粗布做的,蓝色的,上面打了好几个补丁,他的船是乌篷船,是他爹传给他的,船桨是杉木做的,用了十几年,都包浆了。”
“周阿福娶了个绣娘叫林阿妹,林阿妹长得很清秀,皮肤是白皙的,眼睛很大,像杏仁,她穿的绣娘服是浅蓝色的,上面绣着荷花,是她自己绣的,绣线是蚕丝的,很亮。
两人结婚五年都没孩子,急得不行——那时候不像现在,没孩子会被人说闲话,村里的人见了林阿妹,都会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她‘不会生’,林阿妹偷偷哭了好几回,眼睛都哭肿了,还去镇上的庙里拜过菩萨,庙里的菩萨是观音,她买了香烛,跪在蒲团上,磕了十几个头,求菩萨赐她一个孩子;还找郎中开了药,郎中是个老中医,胡子花白,开的药是当归、黄芪,熬出来的药很苦,林阿妹捏着鼻子喝了一个月,也没用。”
“有一天晚上,林阿妹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白发老人,老人穿着青布长衫,长衫是深蓝色的,没有补丁,手里拿着一块蹄髈,蹄髈是深褐色的,冒着热气,老人对她说‘明日辰时,去王记买蹄髈,吃时默念心愿,必能得子’,老人的声音很洪亮,像钟一样,说完就不见了。
第二天一早,林阿妹就拉着周阿福去了店里,那时候的店主是我的老祖宗,叫王大山,他长得很壮实,络腮胡子,穿着短褂,是褐色的,听了他们的来意,就给他们挑了块最大的蹄髈,还特意多放了点黄酒,说‘吃了这蹄髈,保准能生个大胖小子’。”
“没想到过了三个月,林阿妹真的怀孕了,她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周阿福高兴得不行,每天都去河里捞鱼,给林阿妹补身子,鱼是鲫鱼,熬成汤,乳白色的,很鲜。
后来林阿妹生了个儿子,取名叫‘周念蹄’,就是记着蹄髈的恩情,周念蹄长大后,也成了船夫,每次路过王记,都会买一块蹄髈吃。”
王阿公喝了一口茶,茶碗是粗陶做的,上面刻着“王记”
两个字,茶是本地的绿茶,叶子是深绿色的,泡在水里,慢慢舒展,茶水是浅绿色的,带着点清香:“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大家都说王记的蹄髈能送子,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送子龙蹄’。
后来西塘的人结婚,或者想求子的,都会来买一块,渐渐就成了习俗。
我小时候跟着爷爷学做龙蹄,爷爷总跟我说‘做龙蹄要用心,每一块都要炖到烂,不能辜负人家的期盼’——你看现在店里的砂锅,还是爷爷传下来的,炖了几十年,汤越炖越鲜,里面的酱汁都带着老味道。”
陆帆正听得入神,廊棚下走来一位穿着红色连衣裙的年轻女子,她的肚子己经隆起,穿着宽松的裙子也能看出弧度,约有篮球大小,她的连衣裙是棉的,红色是大红,上面印着小小的白色碎花,裙摆到膝盖,她的脚上穿着白色的帆布鞋,鞋带是红色的。
手里提着一个布袋子,布袋子是格子的,颜色是浅灰和白色,里面装着刚买的芡实糕,约有五六块,油纸从袋子里露出来一点。
女子看到王阿公,笑着走过来,脚步很慢,手护着肚子:“王阿公,我来买块龙蹄,要炖得烂一点的,我妈说吃了您家的龙蹄,孩子生下来会健健康康的,还会很壮实。”
“是小李啊,快坐!”
王阿公站起身,动作有些慢,他的膝盖不太好,年轻时蹲在灶前炖龙蹄,蹲久了就落下了毛病,他掀开中间的砂锅盖,挑了一块最大的蹄髈,蹄髈约有五百克重,用竹勺盛出来,竹勺是粗陶做的,上面印着莲花纹,放在油纸里包好,油纸是两层的,防止酱汁漏出来:“这是刚炖好的,你回去趁热吃,让你妈给你煮点小米粥,小米粥是养胃的,配着龙蹄吃更舒服。
你现在月份大了,别走太快,廊棚下的石板路滑,小心摔着,要不要我让小明送你回去?”
小李接过油纸包,指尖碰到温热的纸,约有西十摄氏度,脸上露出笑容,眼睛弯成了月牙:“谢谢您,王阿公,不用麻烦小明了,我家就在前面的巷子里,走两分钟就到了。
我结婚的时候,就是您给我挑的龙蹄,当时您还跟我说‘准能生个大胖小子’,没想到真的灵验了,我现在怀的就是个儿子,医生说很健康。”
她从布袋子里拿出一个小荷包,荷包是浅粉色的,上面绣着一块油亮的龙蹄,龙蹄是深褐色的,旁边还绣着“送子”
两个小字,绣线是红色的,针脚很细密,约有一毫米宽:“这是我自己绣的,上面是龙蹄的图案,给您挂在店里,沾沾喜气,也谢谢您一首照顾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