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你看那些老顾客,每年冬天都会来打酒,有的从杭州来,有的从上海来,坐高铁过来,就为了打一壶我家的黄酒。
去年有个老顾客,七十多岁了,坐着轮椅来,是他儿子推着来的。
他说他年轻的时候在东浦当过兵,那时候经常来我家打酒,后来退伍回了上海,就再也没喝过这么正宗的黄酒。
去年听说我还在做酒,特意让儿子推着他来,说想再喝一口,怕以后没机会了。”
老爷子的声音有些哽咽,他抬手用袖子擦了擦眼角,又接着说:“我给他打了十斤五年陈的黄酒,没收他钱。
他喝了一口,就哭了,说这酒里有他年轻时的味道,有东浦的味道。
你说,这值不值?做酒和做人一样,要用心,要慢。
酒要发酵九十天,少一天都不行;人要活得踏实,急不得。
现在的人太急了,急着挣钱,急着赶路,连喝杯酒的时间都没有,哪能尝出酒里的味道?”
中午的时候,老爷子留陆帆在作坊里吃饭。
厨房很小,只有一个土灶,灶台上摆着几个青花瓷碗,碗边有些细小的缺口,却洗得干干净净。
灶里烧着杉木柴,火苗“噼啪”
地跳着,映得整个厨房都暖融融的。
灶上炖着一口砂锅,砂锅里是黄酒焖鸡,鸡肉的香气混着黄酒的醇厚,从砂锅的缝隙里钻出来,飘满了整个屋子,勾得人肚子咕咕叫。
桌子上摆着西个菜:一盘黄酒焖鸡,鸡肉炖得软烂,颜色是琥珀色的,上面撒着些翠绿的葱花;一盘酱鸭,是老爷子的老伴前几天刚酱好的,鸭皮油亮,肉质紧实;一碟茴香豆,豆子煮得面面的,裹着淡淡的酱油香;还有一盘黄酒年糕,年糕是切成小块的,煎得外脆里软,边缘有些焦黄,看着就好吃。
“尝尝这鸡,用的是本地的三黄鸡,肉质嫩,不柴。”
老爷子给陆帆盛了一碗鸡汤,汤是琥珀色的,上面浮着一层薄薄的油花,却一点都不腻。
“我炖了两个小时,加了两勺三年陈的黄酒,既能去腥味,又能提鲜。
你喝一口,尝尝有没有酒香。”
陆帆端起碗,喝了一口鸡汤,温热的汤汁滑进喉咙,首先感受到的是鸡肉的鲜,紧接着,一股醇厚的酒香从舌尖散开,带着点微甜,暖到了胃里,还有一丝淡淡的回甘,在口腔里久久不散。
“好吃!
这鸡汤比我以前喝的都鲜,一点都不腻。”
“那是自然,黄酒是好东西,不仅能喝,还能做菜。”
老爷子的老伴从厨房里走出来,她穿着蓝色的土布围裙,围裙上沾着点面粉,手里还拿着一块抹布,时不时地擦一擦桌子,动作麻利又干净。
“炖肉、蒸鱼、煮年糕,加一点黄酒,味道就不一样了。
我们家的黄酒,都是自己先喝,自己做菜,剩下的才卖给顾客,所以味道正。
你看这年糕,是我早上刚蒸的,用的是早稻糯米,加了点黄酒糟,吃起来有股淡淡的酒香。”
陆帆夹了一块年糕,咬了一口,外皮是脆的,里面却很软糯,黄酒糟的香味在嘴里散开,带着点微甜,一点都不粘牙。
“太好吃了!
阿姨您的手艺真好。”
“好吃就多吃点。”
阿姨笑着说,给陆帆夹了一块酱鸭,“这酱鸭是用我们家自己做的酱油酱的,酱了三天,再挂在院子里晒两天,肉质紧实,咸淡刚好。”
吃饭的时候,院子里来了几个老顾客,都是镇上的街坊,有男有女,年纪都在六十岁以上。
有的提着一个小小的酒壶,有的抱着一个陶瓷酒坛,看到陆帆,都笑着打招呼,一点都不生分。
“周老爷子,这是你家的亲戚啊?看着面生。”
一个穿着灰色棉袄的老爷子走进来,手里提着一个锡制的酒壶,壶身上刻着“福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