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阿婆,您好,”
女生笑着说,声音很轻,带着点文艺的气息,像秋日里的风,“我是摄影师,叫林默,想拍点东钱湖湖鲜的照片,您这儿方便吗?”
她说话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把相机往怀里抱了抱,像是怕摔了。
“方便方便!”
王阿婆从厨房探出头,手里还拿着一把锅铲,“随便拍,阿拉的湖鲜好看,拍出来肯定漂亮。
你要拍什么,阿婆帮你拿。”
林默走到桌边,看到竹篮里的螺蛳,眼睛一下子亮了——她把相机放在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相机布,然后蹲下身,凑近竹篮看:“阿婆,这螺蛳是今早刚捞的吗?太新鲜了!
壳是青黑的,肉是白的,还有湖水的湿气,太适合拍照了!”
她说话的时候,手指轻轻碰了碰螺蛳壳,动作很轻,像是怕碰坏了。
“可以啊,”
王阿婆说,“你要怎么拍,阿婆帮你拿。”
林默从相机包里拿出一块白色的餐布——餐布是棉麻的,上面绣着淡淡的花纹,是小雏菊的图案,很精致。
她把餐布铺在桌子上,用手抚平上面的褶皱,然后对王阿婆说:“阿婆,您能把螺蛳放在餐布上吗?摆成一个圆形,这样拍出来更整齐,有美感——白色的餐布能突出螺蛳的青黑色,颜色对比强烈,照片会更吸引人。”
王阿婆愣了一下,手里拿着竹篮,有点犹豫:“这样啊……阿拉平时都是用竹篮装的,没这样摆过。”
“阿婆,您就试试嘛,”
林默笑着说,“摆出来肯定好看,到时候我把照片发给您,您可以挂在餐馆里,吸引更多顾客。”
王阿婆点点头,拿起竹篮,把螺蛳倒在餐布上。
螺蛳在白色餐布的衬托下,颜色确实更青黑了,像一颗颗黑色的珍珠,摆成圆形后,看起来很整齐。
林默拿起相机,调整了一下角度,镜头对准螺蛳,准备按下快门。
“林默老师,”
陆帆忍不住开口了,他不是想反对,只是觉得哪里不对劲,“其实王阿婆平时装螺蛳都是用竹篮,竹篮上有磨损的痕迹,还有湖水的湿气,螺蛳放在里面,有的沾着水草,有的滴着水珠,这样拍出来会不会更真实?”
林默转过头,看了陆帆一眼,她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带着点疑惑:“真实是重要,但美感更重要啊。
你想,要是拍出来的照片乱糟糟的,螺蛳东一个西一个,竹篮上还有补丁,谁会愿意看?只有好看的照片,才能吸引更多人关注东钱湖的湖鲜,让更多人来吃,来了解这里的美食文化。”
“可是真实才是湖鲜的一部分啊,”
陆帆说,他指了指旁边的竹篮,“这个竹篮,王阿婆用了十几年了,上面的每一道划痕,都是老张捞螺蛳时蹭的;每一个补丁,都是王阿婆自己缝的。
渔民捞上来的螺蛳,就是装在这样的竹篮里,上面沾着湖水和水草,滴在地上的水迹,都是东钱湖的痕迹。
如果摆成圆形,用白色餐布,反而不像真正的东钱湖了——就像我们拍人,不能只拍好看的侧脸,还要拍他手上的老茧,拍他脸上的皱纹,这些才是他的故事。”
“我不是要改变它,只是想让它呈现出更好的一面,”
林默皱了皱眉,她把相机放在桌上,语气有点急,“我拍的是‘江南湖鲜’系列,想通过照片让更多人知道江南的美食有多好。
如果画面太随意,没有美感,这个系列就失去意义了——你看那些美食杂志,《舌尖上的中国》,哪张照片不是精心摆拍的?哪张不是追求构图和色彩?”
“但《舌尖上的中国》也会拍厨师做菜的过程啊,”
陆帆说,“比如拍兰州牛肉面,会拍师傅拉面条的手,拍面条掉进锅里的瞬间;拍北京烤鸭,会拍师傅片鸭子的动作,拍鸭皮上的油光。
这些不是摆拍的,是真实的场景,却比整齐的摆盘更有感染力。
就像这个螺蛳,我们不仅要拍螺蛳本身,还要拍王阿婆剪螺蛳的手,拍老张捞螺蛳的网,拍柴火灶里的火,这些才是螺蛳的故事——如果只追求好看,丢了这些故事,大家看到的就只是一盘螺蛳,不知道它背后有渔民凌晨西点的辛苦,有阿婆三十年的坚守。”
王阿婆停下摆螺蛳的手,她看着陆帆和林默,笑着说:“你们俩别争了,阿拉以前捞螺蛳,都是用竹篮挑到城里去卖,挑着担子,走十几里路,路上洒点水,保持新鲜,哪有什么白色餐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