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之前他的视频里,大多是严肃的美食介绍,比如讲菊英面店的片儿川,会详细说雪菜的腌制方法、笋片的选择;讲咸亨酒店的茴香豆,会说豆子的品种、煮制时加的调料。
但在台州,他发现那些“不完美”
的瞬间才最动人——王阿婆捶年糕时不小心掉了一小块年糕,捡起来吹了吹,放进嘴里;陈阿公讲戚家军故事时,忘了其中一场战役的名字,笑着说“老了老了,记性不好了”
;小陈擀坏面皮后,吐了吐舌头,重新拿了一块面团再来——这些瞬间没有精心设计,却藏着最真实的生活,藏着台州人的质朴和可爱。
剪到食饼筒的核心素材时,陆帆的思绪慢慢飘远。
这段是昨天上午在陈家祠堂拍的:陈阿公站在戚将军的画像前,手里拿着三支香,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
祠堂是青砖黛瓦的老建筑,正中间的牌匾上写着“陈氏宗祠”
西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老匾。
戚将军的画像是新画的,却透着古朴的气息——将军穿着铠甲,铠甲上的鳞片清晰可见,手里握着一把宝剑,眼神坚定地望着前方。
供桌上摆着水果、点心,还有三个刚做好的食饼筒,是陈阿婆早上特意做的。
视频里,陈阿公的头发花白,梳得整整齐齐,用一根黑色的发带绑在脑后。
他的双手布满老茧,是年轻时种地、做木工留下的,手指关节有些粗大。
他对着画像说:“戚将军,今天是您收复新河的日子,我们陈家后人,没忘了您的恩情。
以前您带着士兵打仗,我们温岭百姓给您送食饼筒当军粮;现在日子好了,我们还是爱吃食饼筒,吃的时候就想起您,想起那些保家卫国的士兵。”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像祠堂里的老砖,透着岁月的厚重。
陆帆把这段声音单独拎出来,放在食饼筒片段的开头。
然后,他慢慢叠加上炒馅料的声音——陈婶在厨房里炒肉丝,猪油在锅里“滋滋”
地响,肉丝从红色变成浅棕色,散发出香味;炒土豆丝时,土豆的清香混着葱花的香,“哗啦”
一声倒进锅里;还有煮豆面碎的“咕嘟”
声,海带丝和萝卜丝在水里泡发的“沙沙”
声。
最后,他加上陈婶喊“开饭啦”
的声音,清亮而温柔,像老街的晨光。
画面渐渐切换到陈家院子:陈家人和邻居们围坐在一张圆桌旁,桌上摆着满满的馅料,还有刚擀好的食饼筒面皮。
陈阿公坐在主位,手里拿着一个食饼筒,笑着说“大家快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陈婶给旁边的王阿婆递了一张面皮,说“阿婆,你多加点笋丝,今天的笋特别嫩”
;小陈和邻居家的小男孩比赛包食饼筒,看谁包的不会漏馅料;林叔也来了,手里拿着一瓶自己泡的杨梅酒,说“今天高兴,大家喝点酒”
。
阳光照在院子里,桂花落在桌上、肩上、碗里,像一场温柔的雨。
“山海之间的味道,原来就是这样啊。”
陆帆摘下耳机,心里突然亮堂起来。
他想起这几天在台州的所见所闻:临海的泡虾,虾仁带着灵江的潮水汽,面糊裹着山地小麦的香;温岭的嵌糕,年糕是山地产的糯米捶的,馅料里有海产的虾仁、缢蛏;食饼筒更不用说,面皮是小麦做的,馅料里有山里的笋、地里的土豆,还有海里的海鲜——台州的山和海,就这样在食物里相遇、相融,没有刻意的搭配,却浑然天成。
他打开文档,手指在键盘上敲下这段思考:“台州的味道,是山与海的对话。
山给了这里扎实的根基——糯米捶的年糕,带着阳光的暖;小麦擀的面皮,透着土地的厚;竹笋、土豆、萝卜,藏着山林的清新。
海给了这里鲜活的气息——虾仁、缢蛏、黄鱼,带着潮水的咸;海苔、海带,裹着海风的鲜。
山的厚重与海的灵动,在台州人的手里,揉进了泡虾的面糊里,裹进了嵌糕的馅料里,卷进了食饼筒的面皮里。
王阿婆捶了三十年的年糕,木槌落下的每一声‘咚’,都是山的坚韧;陈阿公讲了一辈子的戚家军故事,每一个字,都是海的勇敢;小陈擀的歪扭面皮,每一道褶皱,都是山海间最纯粹的欢喜。
这里的食物没有精致的摆盘,没有复杂的调料,却藏着最动人的道理——山养人,海育人,山海相融,才是台州最本真的味道。”
剪到傍晚时,视频的大致框架终于成型。
开头是灵江的潮水声,画面慢慢浮现出清晨的老街——石板路上有露水,桂花树挂着晨雾,卖海鲜的阿婆推着小车慢慢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