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小说网

第74章 宣城胡适一品锅一品乡愁味(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一路小说网】地址:https://www.waynot.net

“腊肉和香肠要提前蒸二十分钟,去掉咸味,不然一品锅会太咸,”

胡师傅把蒸好的腊肉和香肠切成片,铺在肉块上面。

最上面放了几个蛋饺和丸子。

蛋饺是胡师傅早上刚做的,用土鸡蛋的蛋清和蛋黄分开,蛋黄液摊成薄皮,里面包着猪肉馅,捏成半月形,金黄发亮。

丸子是用猪肉末和少量淀粉做的,搓成圆形,放在蛋饺旁边,像一个个小小的白球。

“蛋饺和丸子要最后放,不然炖久了会散,”

胡师傅把砂锅放在煤炉上,火调到小火,“要熬西十多分钟,熬到萝卜和土豆软烂,猪肉酥烂,汤浓稠,这样一品锅才好。”

陆帆坐在桌旁,看着胡师傅忙碌的身影,听着他讲解一品锅的制作过程,心里觉得暖暖的。

他掏出相机,轻轻走进后厨,问:“胡师傅,我能拍一下您做一品锅的过程吗?我是个旅行博主,想把您家的一品锅介绍给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了解宣城的特色菜。”

“可以啊,”

胡师傅爽快地答应了,手里的铲子还在轻轻拨弄砂锅里的食材,“只要能让更多人知道胡适一品锅,知道咱们宣城的美食,我就高兴。

你拍的时候不用客气,想拍哪里就拍哪里。”

陆帆拿起相机,从胡师傅泡干菜开始拍。

他拍胡师傅伸手从陶缸里抓笋干的动作,拍温水漫过干菜的涟漪,拍菜刀切萝卜时的精准,拍肉块在锅里翻炒时的金黄,拍鸡汤倒进铁锅时的香气(虽然相机拍不到香味,但他在视频里会用文字标注),拍层层码放食材时的专注,每一个镜头都拍得很仔细。

拍摄间隙,胡师傅给陆帆讲起了胡适和一品锅的故事。

“胡适先生是徽州绩溪人,离咱们宣城不远,他小时候经常跟着母亲来宣城走亲戚,就爱吃咱们这里的一品锅,”

胡师傅停下手里的活,眼神里带着点回忆,“我爹跟我说,1933年胡适回乡的时候,专门来咱们店里吃一品锅。

那时候胡适先生穿着长衫,戴着圆框眼镜,说话很温和,他说‘在外多年,还是家乡的一品锅最香’。

他还跟我爹聊了很久,问一品锅的做法,说要把做法记下来,以后在国外也能试着做。”

“那您家的一品锅和其他家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陆帆放下相机,认真地问。

“咱们家的一品锅,讲究的是‘真材实料,慢工出细活’,”

胡师傅笑了,指了指陶缸,“干菜是自己晒的,没有硫磺熏过;腊肉是自己腌的,没有放防腐剂;鸡汤是自己熬的,没有用浓汤宝;就连蛋饺里的肉馅,都是每天早上现剁的,没有用绞肉机,这样肉质才嫩。”

他顿了顿,又说:“现在很多餐馆做一品锅,都图省事,用速冻的食材,用高压锅压,虽然快,但味道差远了。

咱们做美食,就像做人一样,要实在,不能偷工减料。”

聊着聊着,西十多分钟过去了。

胡师傅掀开砂锅的盖子,一股浓郁的香气瞬间涌了出来——鸡汤的鲜、猪肉的香、干菜的醇厚、蔬菜的清爽,混合在一起,像一只温柔的手,轻轻勾着人的味蕾。

砂锅里的食材层层分明,最上面的蛋饺金黄发亮,丸子圆润

iconicon-uniE0D0"

>

iconicon-uniE0D1"

>,腊肉和香肠泛着油光,下面是翠绿的青菜和雪白的豆腐,再往下是褐色的干菜,最底层的萝卜和土豆己经炖得软烂,用筷子一碰就会碎。

胡师傅用抹布垫着砂锅的把手,小心翼翼地把一品锅端到陆帆的桌子上。

砂锅还冒着热气,汤汁沿着砂锅的边缘慢慢往下流,在桌面上留下一圈淡淡的痕迹。

“快尝尝,刚熬好的,趁热吃,”

胡师傅坐在陆帆对面,手里拿着双备用筷子,眼里带着期待,“先从上面开始吃,一层一层往下吃,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味道,你试试。”

陆帆拿起筷子,先夹了一个蛋饺。

蛋饺的皮很薄,咬一口,里面的肉馅带着鸡汤的香味,肉质很嫩,还能吃到细小的葱姜颗粒,一点都不柴。

蛋饺的皮吸满了汤汁,嚼起来带着点韧劲,越嚼越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间谍的战争一人得道诸天谍影五年后我携三个幼崽炸翻财阀家族我在末日文字游戏里救世抗战从周卫国开始二道贩子的崛起震惊!开局一片地,暴击出奇迹盖世武神茅山后裔修真小赘婿第一序列我靠读书成圣人授徒万倍返还,为师从不藏私遮天:成帝的我回到地球当保安完美世界:开局融合重瞳至尊骨从玄君七章开始魔王追妻:纨绔妖神妃步步逼婚:抢来的老公修仙百艺蛮荒补天人张三丰弟子现代生活录我缔造上古天庭的那些年征服原始人重生80年代